《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精選12篇)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基本準確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達出愉快活潑的情緒。
2.感受源于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和勞動密不可分。
二、教學重點:
了解歌曲中重復、副歌等表現方法。
三、教學難點:
正確演唱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四、教學準備:
1.課件:包括歌曲欣賞、短句練習、歌譜。
2.卡片:剪羊毛、聽、想、唱、演、重復、副歌。
五、教學過程:
教學常規:師生問好、律動、音階手勢(用LU哼唱音階)。
。ㄒ唬⿲敫枨
1.師:同學們,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快到了?(學生答: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因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開展一次“音樂之旅”,讓音樂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穿越國界,到異國他鄉去認識那里勤勞的人們、感受那里的音樂。
2.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群美麗的紡織姑娘,隨著俄羅斯民歌《紡織姑娘》一起來學紡織吧。ɡ蠋煄ьI大家有節奏地模擬紡織動作。師:多么甜美的歌聲啊,它給你帶來什么感受?)
3.接下來看,大海邊的人們將帶我們去做什么?(捕魚拉網)就讓我們隨著日本民歌《拉網小調》也來做一回漁民吧!(老師帶領大家有節奏地模擬拉網動作。師:那鏗鏘有力的歌聲給漁民們增添了勞動的力量,你有什么感受?)
4.猜一猜,草原上的人們要帶我們去做什么?(學生猜)就讓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帶著我們去剪羊毛吧!(老師帶領大家有節奏地模擬剪羊毛動作,這是一首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歌曲,喜歡嗎?)
5.看來我們的音樂之旅要在澳大利亞稍作停留,一起來學唱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板書課題:剪羊毛)。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亞的綿羊們還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嗎?(播放視頻)你了解到了什么?(要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世界上綿羊最多)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們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時間長了會腰酸背疼,為了減輕疲勞,人們就一邊哼唱歌曲,一邊剪羊毛。
2.下面讓我們再來仔細聆聽歌曲,聽聽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內容?(播放錄音)(關鍵詞:白云、雪堆、皮襖、發抖、勞動、幸福)然后“接龍”讀歌詞。
3.人們在勞動中,有輕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記了疲勞,也提高了勞動的效率。現在老師來唱這首歌,這次要請大家邊聽邊看歌譜,找找歌譜都有些什么特點?(關鍵詞:附點、副歌、延音線…學生說后,媒體展示)
(三)哼唱旋律
1.下面就請大家跟著琴,看著歌譜輕輕地用“LU”來哼唱歌曲。(鋼琴伴奏)
2.聽到我們的歌聲,歌曲中的主人公小綿羊們想和大家交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媒體出示身上有曲譜的綿羊)引導仔細觀察,發現了什么規律?(附點、重復)(學生回答后,師:在音樂中,重復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書“重復”。)
3.在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采用了重復的方法,你能看出來嗎?(找一找,媒體展示)
。ㄋ模┚毘柙~
1.但是歌詞重復嗎?現在老師來唱歌譜,(板書:唱)請你們唱出不同的歌詞。(分組進行)
2.用聽唱法練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練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覺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學生回答,并單獨練習)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著再跟著歌曲flash唱一遍。
(五)小組展示
1.老師準備了四只可愛的小綿羊,小綿羊的背后有歌詞,現在我把它們送給各個小組,請各小組按平時排練的隊形來進行練習。
2.請各小組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分段進行表演。
3.學生回座位。我們的音樂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大家有什么收獲嗎?(大家自由發言)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聽、想、唱、演(板書)等方法使我們的音樂之旅收獲還不少呢,現在讓我們在《剪羊毛》的歌聲中結束本次音樂之旅,好嗎?
4.學生在歌聲中走出教室,下課!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準確演唱附點節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和風格,引導學生創編伴奏,創編動作,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在濃郁的情境中,聆聽和演唱歌曲,感受勞動的快樂,認識勞動的意義,對澳大利亞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的形容通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點節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勞動者有節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師生律動《春天在哪里》
2、節奏訓練。(附點節奏)
3、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做什么?(生各抒已見)
師:瞧!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幫助爸爸媽媽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學唱歌曲。
1、生談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什么樣的?)
2、師: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亞農民剪羊毛的時間,恰逢春季。為什么選擇這個季節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見)
3、師: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們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嗎?
生:想
師:剪羊毛時會發出什么聲音?
生:咔嚓
4、再次聆聽歌曲。(在每一個樂句后面休止符處加入—咔嚓)
5、師:牧場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聲表達愉快的心情(師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師伴奏。生用LA輕聲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變化(節奏緊湊、節奏變寬,時值變長)
7、試唱樂譜
師:歌曲共有幾個樂句?哪幾個樂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見
8、輕聲填詞(分析歌詞。解決難點)
師:白云,雪堆,絲綿這些詞語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練歌曲
1、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2、分組演唱歌曲。(另外一組加入稱詞—咔嚓)
3、全班齊唱歌曲。
四、創編歌曲伴奏
生分小組討論設計伴奏。(師巡視指導)
生說說設計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結。下課
師: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3
本課教學目的: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2、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用愉快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用具:
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碟片,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精彩2分鐘展示,師生問好。
1、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澳大利亞嗎?
生:沒有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迷人的風光!痉耪n件】
師:澳大利亞不但風光秀美,他還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是世界上養羊頭數最多的國家,
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養羊工人們都要把羊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很辛苦,于是就一邊唱歌一邊勞動。
師:看完這些美麗的圖片,讓我們大致解了美麗的澳大利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好聽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9頁。
二、學習歌曲:
1、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遍歌曲。
邊聽邊思考:
1、工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出示問題】
【愉快、高興、輕快、富有彈性的】
2你們是通過那里看出來的?
【通過優美的旋律,還有生動的歌詞,有許多比喻句,比如:把羊毛比作白云、冬雪、絲綿。把綿羊身上厚厚的羊毛比作皮襖】
同學們說的真好。
3、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學唱第一段歌譜,爾后學生填唱歌詞】
5、學唱第二段歌詞。【分析歌詞】
師:你們想一想,當人們從綿羊身上剪羊毛時,綿羊會不會害怕?
生:會的。因為人們在剪它們身上的毛時,它們害怕人們會傷害自己。
生:不會,因為人們和綿羊是好朋友,不會傷害它們的。
生;可是綿羊身上沒有了羊毛怎么辦?
生:它們身上的毛還會再長出來的。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大家都要穿著厚厚的毛衫來抵擋風寒,可是如果進入夏季,你們還會穿毛衫嗎?
生:不會。
師:是啊,綿羊也跟我們大家一樣,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會覺得很熱,所以等冬天過去了,人們就把綿羊身上毛剪掉一些,并把這些羊毛經過加工處理,這樣才有了我們穿的羊毛衫。而且到了秋天,綿羊又會長出新的羊毛準備過冬。
6、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跟唱第二段歌詞。【如果自學】
7、如果你親自加入剪羊毛的勞動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樣?你應該帶著怎樣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呢?
8、用愉快活潑的情緒,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過歌聲以及你的表情,把我們對勞動的熱愛還有自豪的心情表達出來。
9、分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的歌聲最動聽。
10、玩歌譜填詞游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創編: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歌曲除了用歌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下面分組討論一下。
1、學生分組討論。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3、帶領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各小組表演。
四、小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通過學習歌曲《剪羊毛》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勞動給我們帶來的開心和自豪,讓我們懂得了勞動能創造幸福的生活。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好巧,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媽媽們的節日,媽媽辛苦了一天,希望你們回家后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以讓媽媽休息一會,我們跟著《剪羊毛》的歌聲下課【播放音樂】
下課,音樂課禮式。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4
目標
在熟悉音樂、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為樂曲配伴奏,會聽音樂打2/4拍節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編力。
準備
有關剪羊毛的圖片或錄像、打擊樂器。《剪羊毛》的錄音磁帶,并讓幼兒欣賞。
過程
1、利用有關圖片、錄像向幼兒介紹剪羊毛的常識,知道羊毛的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介紹時,配以《剪羊毛》的樂曲,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情感,熟悉旋律。
2、欣賞樂曲《剪羊毛》。教師彈奏樂曲《剪羊毛》,讓幼兒再次欣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講述音樂表達的內容情感。
讓幼兒通過音樂體驗剪羊毛的緊張的勞動、愉快的心情和音樂2/4拍節奏特點。
3、學習為樂曲配伴奏。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節奏特點進行討論:怎樣打出節奏?編出幾種節奏型。
如:羊毛剪子發出的聲音
||或||;
人們高興的心情|×—||×—|或×○|×○|×○|×○|
4、練習掌握以上幾種節奏型。教師逐一彈奏樂句,請幼兒再次討論用哪種節奏型合適?選定一種或兩種節奏型后,隨音樂拍手打節奏。
5、選擇和使用幾種樂器打節奏。幼兒持樂器分句練習。
如:手鈴:||或||
沙錘
鈴鼓:|×〉—||×〉—|木魚:×○|×○
響板
6、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練。要求幼兒認真傾聽伴奏音樂,傾聽別人的演奏,記住自己樂器出現的順序,正確地打出節奏。
在改換樂器、改變節奏前一拍(或半拍)時,教師要給予暗示或提醒。
7、幼兒練熟后,可加大鼓和镲伴奏,供托音樂的氣氛。
反思
1、大班幼兒對隊形的變化已有濃厚的興趣。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其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的隊列訓練,幼兒非常感興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動中,本來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并不濃,許多孩子注意力渙散,但到了真正開始站隊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過來了。
2、要求交代不夠清晰。這是我的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它不是指活動中個別的要求沒解釋清楚,而是整個表演的脈絡沒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這個問題。既然是教師預設為主的活動,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整個表演等活動的大概框架,然后再處理好其中的各個要素(動作、隊形等)。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應該先通過清晰的示范和提問,理清動作的順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體的隊形變化開展活動。
3、隊形變化的圖譜設計得不夠科學。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特簡單,寫不出論文是因為在我看來那些長篇大論幾個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總是幾句話概括一下。其實這不叫簡單,這叫糊涂、馬虎。當模糊地覺得一件事兒不好時,我總不習慣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兒,要怎么改變。對這次的圖譜也是一樣。在這之前沒仔細看過隊形的圖譜,只是根據自己的編排、憑自己的感覺畫了幾個隊形。畫完就感覺圖譜效果不好,挺亂的,至于具體不好在哪兒,又可以怎么改,我卻沒再細細思考,F在才感覺到,圖譜的作用是讓幼兒了解隊形的變化,并能跟著圖譜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圖譜太瑣碎,幼兒不能一下子看出原來的隊形、要變的隊形等。其實只需要把幾個隊形的樣子畫出來,如一開始的兩排、后來的圓,至于具體的位置反正地上有點的提示。
4、過高估計了幼兒的能力。經常在活動前我會想象幼兒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總容易過高估計幼兒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對孩子分樂句編動作能力的預測、上次《剪羊毛》活動中對幼兒創編舞蹈動作能力的預測,再加上這次對幼兒按順序走圓形能力的預測,并且我還容易過高估計自己引導的能力,以為就算他們不會,就算活動中出現一些問題,通過我的引導也總能做好的。現在才發現自己的倔強,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難轉變,就算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下次還是會不經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經歷多少次挫敗,才能把他牢牢記住,用理智克服這一不足,并逐漸內化為新的品質、習慣?赡芤院笤趥湔n的時候我該先翻一翻之前進行的一些活動,回顧一下自己的不足,在來謹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覺得學會隊形的變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能目標,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看,讓孩子體驗到那種跟著音樂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讓教師對自己的活動有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覺上次曹老師組織的剪羊毛活動成功的地方。
6、開展課題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數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幾乎有以后都不想再上音樂課的感覺了,但是進行了反思后,又對下次活動充滿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覺,希望下周再組織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對再一次的失敗。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船齡和圓舞板演奏|x-x-|-|節奏型。
2、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重點:
學習用船齡和圓舞板演奏|x-x-|-|節奏型。
活動難點:
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效果分析:這首打擊樂我們小班就已經學過,在只是帶領幼兒復習了一遍,整體效果很好,說明小班時候的功課很扎實。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舞板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在《小朋友散步》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二、復習歌曲《小豬睡覺》。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歡樂的音樂表演小豬可愛的形象。
三、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隨《剪羊毛》樂曲兩拍一下的拍手
2、邊聽音樂邊拍|x-x-|-|節奏型。
3、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并隨樂練習動作。
4、學習分聲部做動作把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請一半幼兒拍手,另一半幼兒拍腿,并隨樂練習。(教師用相同的動作進行指揮)
5、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老師面向串鈴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面向圓舞板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隨樂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6、輕輕地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在指定的地方。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6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人
出示圖片,組織學生分析畫面,討論問題:
1、如果以這幅畫為添畫背景,你認為可以添加什么內容?說一說理由。
2、你認為根據畫面背景,應該注意什么?
二、師生探索,表現創新。
1、播放教學課件,根據圖片內容選擇適當內容進行添加
2、看教材第2頁、第3頁,分析書中作品:
(1)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2)說一說制作方法。
三、學生作業。
1、組織師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張展示力片中完成添畫內容。
2、提作業要求:根據你自己選的圖片內容進行添畫練習,注意圖片情境與添畫內容的統一。
四、評價交流、拓展升華
組織展示、講評作業。
學生自評,組內講評。
班內講評相結合?唇滩2、3頁,分析書中作品:
組織學生欣賞圖片。分小組交流,介紹、分析、欣賞圖片內容。
學生活動要點:
(1)巧妙利用圖片。
。2)圖片內容與添加內容是否統一。
(3)添畫構圖是否美觀。
。4)注意近大遠小的關系。
根據圖片內容選擇適當內容進行添加。
添畫
這堂課,整節課學生都處于趣味無窮的情景體驗和濃厚的情境氛圍中,學生在作品的展示中既張揚了個性,又輕松愉快地消化了本課的知識。如在導入時,學生被豐富多彩的、非常漂亮的作品感染,教師有意識創設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產生激情,主動參與,充滿了創造欲望。既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形成,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7
目標
在熟悉音樂、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為樂曲配伴奏,會聽音樂打2/4拍節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編力。
準備
有關剪羊毛的圖片或錄像、打擊樂器。《剪羊毛》的錄音磁帶,并讓幼兒欣賞。
過程
1.利用有關圖片、錄像向幼兒介紹剪羊毛的常識,知道羊毛的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介紹時,配以《剪羊毛》的樂曲,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情感,熟悉旋律。
2.欣賞樂曲《剪羊毛》。教師彈奏樂曲《剪羊毛》,讓幼兒再次欣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講述音樂表達的內容情感。
讓幼兒通過音樂體驗剪羊毛的緊張的勞動、愉快的心情和音樂2/4拍節奏特點。
3.學習為樂曲配伴奏。啟發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節奏特點進行討論:怎樣打出節奏?編出幾種節奏型。
如:羊毛剪子發出的聲音
||或||;人們高興的心情|×—||×—|或×○|×○|×○|×○|
4.練習掌握以上幾種節奏型。教師逐一彈奏樂句,請幼兒再次討論用哪種節奏型合適?選定一種或兩種節奏型后,隨音樂拍手打節奏。
5.選擇和使用幾種樂器打節奏。幼兒持樂器分句練習。
如:手鈴:||或||
沙錘
鈴鼓:|×〉—||×〉—| 木魚:×○|×○
響板
6.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練。要求幼兒認真傾聽伴奏音樂,傾聽別人的演奏,記住自己樂器出現的順序,正確地打出節奏。
在改換樂器、改變節奏前一拍(或半拍)時,教師要給予暗示或提醒。
7.幼兒練熟后,可加大鼓和镲伴奏,供托音樂的氣氛。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歌曲《剪羊毛》
教學目標:
1、感受澳大利亞民歌風格,掌握附點節奏,并能以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2、感受源于勞動的律動和音樂,知道音樂和生活、和勞動密不可分。
教學重點:
能學會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學難點:
正確演唱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
邊聽音樂《勞動最光榮》邊律動。
2、師生問好
二、導入
師:剛才同學們聽到的是什么歌曲?
生:《勞動最光榮》。
師:勞動可以創造美好的一切,為了生活,人們辛勤的勞動著。小朋友們平時在家都熱愛勞動嗎?
生:愛!
師:那誰能到前面來模仿勞動的動作,讓其他的小朋友猜一猜,好不好?
有的學生模仿洗衣服、有的學生模仿拖地、有的學生模仿擦玻璃……
師:你們真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知道澳大利亞的人民是怎樣勞動的呀?
生:想!
三、新授
1、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首澳大利亞人民勞動的歌曲,我們大家先一起欣賞一遍,你們仔細的聽一聽澳大利亞的人民在做什么勞動呢?
生:剪羊毛。
2、再欣賞一遍,思考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播放音樂時配上動畫片《喜羊羊》中剪羊毛的畫面。
3、剪羊毛節奏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也想剪羊毛嗎?讓我們一起加入喜羊羊們的行列中去吧!
節奏譜: 2/4 X 0 │X 0 │X X │X 0 │
4、簡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南半球國家,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經貿中心——墨爾本,澳大利亞的旅游名勝有悉尼歌劇院、悉尼海港大橋、墨爾本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墨爾本唐人街、墨爾本動物園、黃金海岸等。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那里地勢平坦、開闊、干旱、草原面積廣,適合羊群生長。在那里平均每人擁有6只以上的羊,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們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時間長了會腰酸背疼,為了減輕疲勞,人們就一邊哼唱歌曲,一邊剪羊毛。
5、模唱旋律
跟著錄音用“lu”輕聲哼唱旋律。
6、看一看這首歌的歌譜有什么特點,找一找哪種節奏型較多。
練習附點節奏,并唱一唱。
7、再次聆聽錄音
思考這首歌曲唱了什么內容?
8、學生輕聲朗讀歌詞。
9、跟琴學唱歌詞。
10、找出難唱的地方。
解決難點,重點練唱。
11、分組演唱,互相糾錯。
12、集體完整演唱。
13、歌曲處理。
指導學生能活潑、愉快的演唱曲。
14、鞏固練唱。
分組演唱、師生接龍唱、生生接龍唱、個別唱
15、分組用剪羊毛的動作和聲音為歌曲伴奏。
16、集體表演唱。
四、拓展
1、聆聽《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豐收之歌》
2、讓學生觀看一首《三個和尚》的歌曲動畫flash,再次體會與勞動有關的內容,從中體會勞動的意義。
五、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的心情怎么樣?這就是勞動帶給我們的快樂,希望同學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9
一、教材內容:
《剪羊毛》是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以歡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勞動生活的節奏,生動地展現了澳大利亞牧民在剪羊毛時的情景。第二樂段開始音區較高,旋律和節奏開闊舒展,使得歡快的勞動情景得到更為生動鮮明的表現。最后兩個樂句重復了第一段最后兩個樂句,它強調了“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這一哲理,并在藝術上給人以完整、圓滿的收束。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好歌曲x x.x | | x x.x | x o‖這一基本節奏音型,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過《剪羊毛》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牧民的勞動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取幸福”的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四、 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的思路,學生主要是運用了跟唱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錄音機 沙錘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歌曲
1.師:同學們,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快到了?
(學生答: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因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下勞動的人們。(課件1)學生練習,正確演唱附點節奏。
工人叔叔敲鐵錘, 叮 叮. 叮 咚
農民伯伯割稻子, 嚓 嚓. 嚓 嚓
司機叔叔開汽車, 滴 滴. 滴 答
小同學們在掃地, 刷 刷. 刷 刷
(通過兒歌學習掌握附點八分音符)
2.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開展一次“音樂之旅”,讓音樂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穿越國界,到澳大利亞去認識那里勤勞的人們、感受那里的音樂。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亞簡介,使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
2第一部分旋律學習
3第二部分旋律學習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請大家跟著琴,看著歌譜學唱歌曲。(鋼琴伴奏)
2.指導學生用“啦” 帶唱歌曲旋律。
(四)練唱歌詞
1.現在老師來教唱歌詞。
2.用聽唱法練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練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覺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學生回答,并單獨練習)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著再跟著歌曲錄音唱一遍。
(1)師啟發: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2)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時,師先用語言啟發:同學們,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為什么歌曲當中出現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絲綿”這樣一些詞語?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接著師范唱帶有這些詞語的樂句。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后要求學生帶著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演唱。)
4.老師準備了剪羊毛的節奏,你會嗎?
(課件展示 x o |x o |x x |x o||)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分組演奏,要求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六)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10
一、教材內容:
《剪羊毛》是湘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也是一首少兒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以歡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勞動生活的節奏,生動地展現了澳大利亞牧民在剪羊毛時的情景。第二樂段開始音區較高,旋律和節奏開闊舒展,使得歡快的勞動情景得到更為生動鮮明的表現。最后兩個樂句重復了第一段最后兩個樂句,它強調了“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這一哲理,并在藝術上給人以完整、圓滿的收束。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好歌曲x x.x | | x x.x | x o‖這一基本節奏音型,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過《剪羊毛》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牧民的勞動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勞動才能換取幸福”的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編恰當的節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四、 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的思路,學生主要是運用了跟唱法、欣賞法和表演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錄音機 沙錘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歌曲
1.師:同學們,有個很重要的節日就快到了?
(學生答:五一國際勞動節)這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因為人們用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下勞動的人們。(課件1)學生練習,正確演唱附點節奏。
工人叔叔敲鐵錘, 叮 叮. 叮 咚
農民伯伯割稻子, 嚓 嚓. 嚓 嚓
司機叔叔開汽車, 滴 滴. 滴 答
小同學們在掃地, 刷 刷. 刷 刷
(通過兒歌學習掌握附點八分音符)
2.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開展一次“音樂之旅”,讓音樂帶著我們穿越時空、穿越國界,到澳大利亞去認識那里勤勞的人們、感受那里的音樂。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亞簡介,使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
2第一部分旋律學習
3第二部分旋律學習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請大家跟著琴,看著歌譜學唱歌曲。(鋼琴伴奏)
2.指導學生用“啦” 帶唱歌曲旋律。
(四)練唱歌詞
1.現在老師來教唱歌詞。
2.用聽唱法練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練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覺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學生回答,并單獨練習)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著再跟著歌曲錄音唱一遍。
(1)師啟發: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2)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深入理解,激發情感,指導演唱時,師先用語言啟發:同學們,歌曲的名字叫《剪羊毛》,為什么歌曲當中出現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絲綿”這樣一些詞語?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接著師范唱帶有這些詞語的樂句。讓學生感受到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然后要求學生帶著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演唱。)
4.老師準備了剪羊毛的節奏,你會嗎?
(課件展示 x o |x o |x x |x o||)
5、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法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編節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先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再分組演奏,要求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學生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進一步表現歌曲。
(此環節為本課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在引導學生在感受歌曲情緒,理解歌曲內容、風格特點的基礎上,通過運用綜合藝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聽中創,創中編,于創編中豐富學生在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對音樂的表現力。)
(六)小結: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的節奏型。
2、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春天來了》
1、齊唱歌曲,唱出歌曲的歡快活潑和連貫優美。
2、學習接唱,教師先唱兩小節,幼兒接唱兩小節,并以此類推,最后四小節師生齊唱。
3、幼兒先唱,教師接唱,全體幼兒分兩部分,互相接唱。(接唱過程中,注意觀看手勢暗示或指揮動作)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隨樂曲兩拍一下地拍手。
2、邊聽音樂邊拍|*—*—|—|的節奏型。
3、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并隨樂曲練習|*—*—|—|的動作。
4、學習分聲部做動作。
把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請一半幼兒拍手,另一半幼兒拍腿,并隨樂練習。(教師用相同的動作進行指揮)。
5、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教師面對串鈴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面向圓弧板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
隨樂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剪羊毛》音樂優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的節奏型。
2.能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打招呼”。(運用節奏型|*—*—|或||)
師:“孩子們,我是······。我們邊拍手邊打招呼吧。”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欣賞音樂。
師:“聽了這一首樂曲,你的感覺如何?想到了什么?他叫《剪羊毛》聽到剪刀剪的聲音了嗎?在聽一遍!
2.再次欣賞音樂。
出示小圖譜,嘗試用手拍出|*—*—|—|的節奏型。
——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
3.教師出示圖譜,并介紹圖譜。
師:“這是什么?會發出什么聲音?”。
4.閱讀圖譜,并加入動作。
5.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6.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三、游戲“打招呼”(運用|—|節奏)
師:“今天的活動快結束了,我們邊拍手邊說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