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過橋教案(通用9篇)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在體育活動中,平衡能力的訓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項目。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體為了適應各種活動,必須不斷的變換各種姿勢,保持身體的平衡。因此有必要通過集體活動來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基于上面的考慮,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
在環境創設上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平衡器材,例如:平衡臺、竹梯、木條凳等,鼓勵孩子們因人而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器材探索多種搭橋、過橋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自主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在學習方法上,考慮到一味的平衡訓練會使幼兒感到單調乏味,因而我以幼兒最感興趣的小動物過小橋來貫穿整個活動,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情節中積極主動地投入游戲。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各種平衡器具的運動,發展平衡能力。
2、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游戲。
活動準備:
1、平衡木、平衡臺、竹梯、搓板等各種獨木橋若干。
2、各種積木、布包、沙包、塑料盆、桶等玩具分布在場地的周圍。
3、錄音機、磁帶、干毛巾(供幼兒擦汗用)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扮演角色、活動身體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伴隨下做自己喜愛的各種小動物的模仿動作。
(二)熟悉器材、探索玩法
1、教師帶領幼兒將場邊的器械搬到場中間搭成各種橋(允許按幼兒的意愿搭橋)。"今天我們小動物來玩過小橋的游戲,大家先來搭橋吧"
2、請小朋友選自己喜歡的小橋去走走玩玩,看誰走得又快又穩。
3、幼兒分散活動,老師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走過平衡木,提醒幼兒找人空的小橋走,不要碰撞同伴。
(三)交流分享、重點練習
1、請幼兒相互講講走了哪些小橋?用了哪些方法?怎樣過小橋又穩又安全?
2、請多名幼兒演示,大家評議。
3、教師嘗試引出持物走獨木橋方法"小動物們,下面我們來做過橋表演的游戲好嗎?過橋時你們可以拿場地邊上的各種玩具做各種動作,看誰能勇敢地走過獨木橋,能表演各種動作"
(1)教師做動作演示:一手側平舉,一手扶著頭頂上的塑料盆走過獨木橋。
(2)幼兒分散、自由地選擇輔助材料并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獨木橋。
(3)教師觀察,及時發現大膽勇敢及動作方法多的幼兒。
(4)請幼兒輪流演示,師生評議。
(四)放松身體、整理收拾器材
1、幼兒模仿小動物吃青草,并適當休息、擦汗。
2、表揚勇敢大膽、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3、師生共同收拾整理活動器具。
活動延伸:科學活動"小動物的腳"
活動反思:
本教案設計突出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從幼兒隨音樂自主做小動物模仿操;教師和幼兒一起動手搬運器材做成小橋;自己選擇拿玩具;走怎樣的小橋;到幼兒按自己喜歡的動作方法過橋,無不體現了“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最大限度地自主運動,使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充足而符合幼兒興趣的運動器材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在本節活動《小動物過橋》的游戲中,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多種玩具器材,我不再給孩子們一個單一的平衡木當橋,而是讓孩子們在了解了游戲內容和規則后,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我給他們準備的各種器材自己搭建小橋,孩子們非常開心,也非常配合我。我選出三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當小組長,每個幼兒都戴上小動物的頭飾,由每組的組長帶領他們走過自己搭建的小橋。
孩子們非常聰明,積極動腦,有的組把塑料盆翻過來當小橋,有的組把梅花樁一字排開當成小橋,有的組把平衡木抬來當小橋,由于橋的數量增多,每個孩子也不再為等待過橋而發生打鬧、跑開的現象,整節活動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高,活動井然有序進行得非常順利,我也覺得輕松愉快。
在環境創設上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平衡器材,例如:平衡木、梅花樁、塑料盆。鼓勵孩子們自由結伴、自由選擇器材探索多種搭橋、過橋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自主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在學習方法上,考慮到一味的平衡訓練會使幼兒感到單調乏味,因而我給幼兒戴上他們喜歡的動物頭飾,以小動物過橋來貫穿整節活動,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情節中積極主動地投入游戲。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合理安排十分重要,并不是任何環節可隨心所欲地改動的,各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科學安排,全方位重視,才能更好發揮體育活動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健康的實際功能。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對小動物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因此,我經常利用實物、圖片,為幼兒介紹有關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征,并請幼兒從家里帶來玩具動物進行介紹,還進行了一系列《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活動,使他們逐漸積累了些有關小動物的知識,針對這點,我創編了這首兒歌《小動物過橋》。
幼兒園語言活動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以活動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那如何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達對此作品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一句短句呢?
我是這樣設計本活動的。
二、活動名稱:
小班兒歌《小動物過橋》語言活動
三、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兒歌學習活動,培養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2、教會幼兒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及其過橋的樣子。
3、嘗試仿編短句“......過橋......”,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四、活動準備:
1、幼兒對一些小動物的叫聲及走路的樣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2、一臺視頻儀及圖片制作(小鴨、小貓、小螃蟹、小白兔過橋的圖片)
3、錄音兒歌、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和《生日歌》、《我愛我的小動物》伴奏帶。
4、場地布置:一平衡木當作獨木橋及一座小熊的房子。
5、各種動物玩具若干。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這就是小熊的家。今天小熊可高興了,因為等會兒有許多的小動物要來給它慶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須經過一座小橋,小熊想:它們能過橋嗎?瞧!別擔心,誰已經來到橋邊了?(小鴨)
評析: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題,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個開始部分簡單又新奇。
(二)基本部分
1、利用視頻儀,結合圖片,學習兒歌
(1)老師出示小鴨子的圖片并生動、形象的演示小鴨子過橋。(邊操作圖片邊叫呷呷呷)
提問:小鴨子是怎樣過橋的?
評析: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幼兒對短句“過橋”的結構有一初步的了解。
(2)出示小花貓(幼兒先說,老師后操作)
提問:聽!誰唱著歌兒來了?想一想,小花貓是怎樣過橋的?
評析:這兩句的提問采用了遞進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學習基礎上,幼兒很容易掌握“過橋”的結構句式。
(3)仿編短句“.......過橋......”
提問并組織討論:“請你們猜一猜,還有誰也會來給小熊慶祝生日,它們過橋是怎樣的?請小朋友用最好聽的一句話來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好嗎?”(提示幼兒注意所提供的玩具動物)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幼兒從純粹的學習語言轉入發散性思維,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動物玩具開始自由的說“過橋”,這里按排能力強的幼兒帶頭,讓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4)出示小螃蟹,請幼兒說說、做做小螃蟹過橋的樣子
提問:
A、這是誰呀?小螃蟹是怎樣過橋的?(提示語:小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增加知識面,小螃蟹是橫著爬)
B、還有誰過橋也是爬爬爬的?
評析:橫著爬這一詞的學習幼兒很難理解,通過動作演示自然地解決了這一難點。
(5)用猜謎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用短句結構進行講述、仿編
提問:A:紅眼睛、短尾巴、愛吃青菜和蘿卜,是誰呀?B:小白兔過橋是怎樣的?(幼兒用動作表示蹦蹦跳)C:還有誰過橋蹦蹦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一個發散性的問題,讓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仿編活動,增強幼兒的思維活動密度及深度,動作的安排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
(6)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小動物過橋》,并跟著配樂邊朗誦邊用動作表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小動物順利地過了橋,來到了小熊家,它們把過橋這件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小動物過橋》,我們來聽聽。”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給了幼兒一個完整作品的享受。
2、組織幼兒游戲,擴展幼兒知識面。
“這幾個好朋友一邊吃蛋糕一邊交談,說著說著小熊傷心地說:要是我媽媽在多好呀。原來,它媽媽在兩年前被獵人給抓去了,小朋友,你們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它們?”
評析: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它們知道我們應該要保護、愛護小動物。 “我們帶上我班的這些小動物一起去小熊家為它過生日,好嗎?那老師提一個小小的要求:請小朋友過橋時不推不擠,一個跟著一個走,并在過橋時用一句最好聽的話講出你們抱著的小動物是怎樣過橋的。”(幼兒游戲時,放上一段音樂)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在游戲中模仿的動態,學習創編兒歌。
2.豐富動詞:爬、跳、搖、走。
活動準備:
1.四條平衡木平放在地上;動物掛飾(螞蟻、小兔、鴨子、小雞等)。
2.音樂帶。
3.字卡:螞蟻、小兔、鴨子、小雞各一張,過橋五張。
4.油性筆、空白字卡。
活動過程:
1.游戲:過橋。師:今天,我們要來學學小動物是怎么樣過橋。(幼兒自選掛飾掛上,提醒幼兒看看自己掛的是什么小動物的掛飾,然后模仿某動物的動態過橋。教師參與其中。音樂。)
2.談話:師:小動物們累了,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說一說你是什么小動物,剛才是怎么樣過橋的?(豐富動詞:爬、跳、搖、走。)
3.創編:師:今天,我想把剛才時的樣子編成一首兒歌,你們愿意幫幫我嗎?
(1)(出示小雞過橋)小雞過橋是怎么樣的'?(示范創編第一句。)
(2)同樣方法創編其余三句。(根據孩子回答,共同選擇合適的答案填上去。)
(3)給兒歌起名字。
(4)師生一起念創編兒歌。
4.延伸活動:這里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來過橋,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吧!(不斷投入新的動物角色,鼓勵幼兒繼續創編。)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習兒歌,熟記兒歌句子。
2、認識一些常見的動物,了解它們的明顯特征,并能模仿這些動物。
3、體驗模仿、表演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小熊的家,獨木橋一座。
2、兒歌圖譜一張,小鴨子、小花貓、小螃蟹小白兔等動物掛飾每人一個,相關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切入兒歌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回答。
師:今天是小熊的生日,我們大家一起去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吧。
二、以故事貫穿,結合兒歌圖譜學習兒歌,流程:
教師講述故事——適時逐一出示兒歌圖譜相關圖貼——完整呈現兒歌圖譜大范樣——最終引出兒歌全文——多種形式學念兒歌——集體兒歌表演。
三、小熊家的生日聚會。
1、小動物們一起過橋前往小熊家。
2、共同表演兒歌,為小熊送上生日祝福。
附兒歌:
《小動物過橋》
小鴨子過橋呷呷呷,
小花貓過橋喵喵喵;
小螃蟹過橋爬爬爬,
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附】小班語言:小動物過橋說課
一、說教材
幼兒喜歡小動物,加上這首創編的兒歌淺顯、易懂,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小動物過橋的情景,突出了“呷、喵、爬、跳”這幾個詞,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幼兒教學使用。
二、說教具
小動物玩具形象可愛、蛋糕及生日歌為幼兒所熟悉幼兒興趣濃厚,通過創設情景為幼兒創設一種比較輕松自由的環境有利于幼兒學習兒歌。
三、說教法
兒歌學習的以往常規教法是:老師先完整地說一遍,幼兒再跟念幾遍,是純粹的機械記憶,整個活動過程,幼兒較多地處于被動地位,獲取的知識、信息也比較有限。本活動,我打破以往的教法,我以“小熊過生日”的故事情節發展來進行活動,采用形象、直觀的手段,引導幼兒自己用短句來表達,學習兒歌,通過游戲的形式,幼兒進行創編活動。整個活動,我都采用遞進式的提問,這是一種循序漸進、逐層深入的提問方式,重在培養幼兒思維的邏輯性,并形成完整的語言,這樣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幼兒很能接受,學習積極自由。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始部分
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題,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個開始部分簡單又新奇。
(二)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結合動物玩具,學習兒歌
1、老師出示小鴨子的玩具并生動、形象的演示小鴨子過橋。(邊操作玩具邊叫呷呷呷)并提問:小鴨子是怎樣過橋的?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幼兒對短句“過橋”的結構有一初步的了解。
2、出示小花貓(幼兒先說,老師后操作
提問:聽!誰唱著歌兒來了?想一想,小花貓是怎樣過橋的?這兩句的提問采用了遞進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學習基礎上,幼兒很容易掌握“過橋”的結構句式。
3、出示小烏龜,請幼兒說說、做做小烏龜過橋的樣子。通過動作演示讓幼兒理解爬這一動詞
4、用猜謎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用短句結構進行講述。在這一環節中增強幼兒的思維活動密度及深度,動作的安排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
5、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小動物過橋》,并跟著配樂邊朗誦邊用動作表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給了幼兒一個完整作品的享受。
(2)仿編短句“過橋”
讓幼兒從純粹的學習語言轉入發散性思維,他們從自己身邊的動物玩具開始自由的說“過橋”,這里按排能力強的幼兒帶頭,讓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組織幼兒游戲:過橋
將語言的學習轉化成了一定的游戲規則,有機地將個人的直接經驗溶于其中,在創造想象中學習語言,游戲中,膽小的幼兒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也順利地過了橋,幼兒的語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得到提高。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為小熊唱生日歌,以“天黑了,我們和小動物們說聲再見!”幼兒跟著音樂節奏,自然地離開活動室,去戶外活動。這一環節中,幼兒情緒高漲,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四)延伸部分
在語言角中,為幼兒提供一些小動物圖片及幾張畫有獨木橋的圖片,請幼兒選擇講述《小動物過橋》
這一活動使幼兒的經驗遷移能力再次得到提高,或創編兒歌或講述故事,都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組織能力和連貫表達能力。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對小動物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情,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會對它們表現出莫大的關心與好奇,我從幼兒的這個興趣出發選擇了這個有關小動物的兒歌,并根據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游戲的特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注重以游戲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兒歌,通過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達對此作品的理解,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想象,學習仿編一句短句。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5
內容要求:
1、認識幾種常見的動物,分辨它們的名稱和明顯特征。
2、學念兒歌,喜歡模仿動物的聲音或動作。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一座獨木橋(由平衡木充當)、小熊的家(用積木積成)。
2、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貓等動物胸飾各五個。
3、動物課件、音樂《走路》。
指導要點:
一、看課件,猜動物:
1、觀察藏在屋后的長耳朵,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兔)。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兔的特征——長耳朵。學學小兔跳著走路的樣子。
2、觀察藏在屋后的扁嘴巴,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鴨)。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鴨的特征——扁嘴巴。學學小鴨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
3、觀察藏在屋后的硬硬殼,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烏龜)。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烏龜的特征——硬硬殼。學學小烏龜慢吞吞走路的樣子。
4、觀察藏在屋后的長胡子和尖耳朵,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花貓)。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花貓的特征——長胡子和尖耳朵。學學小花貓輕輕走路的樣子。
二、學習并理解兒歌:
1、觀察場景: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熊的家。今天小動物們要去為小熊慶祝生日,而到小熊家必須要經過一座小橋。想想每一種小動物都是如何過橋的?
2、學說兒歌短句:
提問:誰來了?它會怎樣過橋?
學說: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3、想一想:小鴨子、小烏龜和小花貓又是怎樣過橋的呢?
4、一邊念兒歌,一邊模仿動物的動作。
三、伴隨音樂《走路》,模仿動物過橋:
1、幼兒掛上胸牌,裝扮成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2、每念一句兒歌,扮作該種動物的幼兒便模仿著該動物的動作,逐一過橋。
3、學著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向小熊表示祝賀。
四、小動物回家:
念兒歌,“小動物”按兒歌順序依次“回家”。
活動延伸:想想還有誰也會過橋,嘗試用以上句式說一說,做一做。
附兒歌:
小動物過橋
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小鴨子過橋搖搖搖,
小烏龜過橋慢慢爬,
小花貓過橋靜悄悄。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各種平衡器具的運動,發展平衡能力。
2.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活動預備:
1.平衡木、平衡臺、竹梯、搓板等各種獨木橋若干。
2.各種積木、布包、沙包、塑料盆、桶等玩具分布在場地的四周。
3.錄音機、磁帶、干毛巾(供幼兒擦汗用)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激發興趣
二、熟悉器材、探索玩法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小動物來玩過小橋的游戲,大家先來搭橋吧。教師帶領幼兒將場邊的器械搬到場中間搭成各種橋(按幼兒的意愿搭橋)。
2.幼兒分散活動,老師觀察指導。
三、交流分享、重點練習
1.請幼兒相互講講走了哪些小橋?用了哪些方法?怎樣過小橋又穩又安全?
2.請多名幼兒演示,大家評議。
3.引出持物走獨木橋方法。
4.教師做動作演示:一手側平舉一手扶著頭頂上的塑料盆走過獨木橋。
5.幼兒分散、自由地選擇輔助資料并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獨木橋。
6.教師觀察,及時發現大膽勇敢及動作方法多的幼兒。
四、放松身體、收拾器材
1.幼兒模擬小動物吃青草,并適當休息、擦汗。
2.師生共同收拾活動器具。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是最受幼兒歡迎的時間段,是體現幼兒自由鍛煉、共同游戲的良好合作效果。《指南》中強調指出要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在體育活動中,平衡能力的訓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項目。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身體為了適應各種活動,必須不斷的變換各種姿勢,保持身體的平衡。因此有必要通過集體活動來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基于以上兩方面的考慮,我特意開展了體育活動《小動物過橋》。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嘗試各種平衡器具的運動,發展平衡能力。
2、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活動準備:
1.平衡木、平衡臺、竹梯、搓板等各種獨木橋若干。
2.各種積木、梅花樁、布包、沙包、塑料盆、桶等玩具分布在場地的四周。
3.錄音機、磁帶、各種小動物頭飾、干毛巾(供幼兒擦汗用)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熱身運動
教師引導幼兒在音樂伴隨下做自己喜愛的各種小動物的模仿動作。
二、熟悉器材、探索玩法
1、教師:今天我們小動物要到小河對岸去開聯歡會,要過河就得有橋,大家先來搭橋吧。教師帶領幼兒將場邊的平衡木、梅花樁、沙包、塑料盆搬到場中間搭成各種橋。
2、教師:場地上有各種小橋,大家選自己喜歡的小橋去走走玩玩,看誰走得又快又穩。
3、幼兒分組活動,每組選出小組長帶領,老師觀察指導。
4、鼓勵幼兒大膽走過平衡木,提醒幼兒找人空的小橋走,不要碰撞同伴。
三、交流分享、重點練習
1、請幼兒相互講講走了哪些小橋?用了哪些方法?怎樣過小橋又穩又安全?
2、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示范過橋,其他幼兒觀看。
3、引出持物走獨木橋方法
(1)教師:小動物們,下面我們來做“過橋表演”的游戲好嗎?過橋時你們可以拿場地邊上的各種玩具做各種動作,看誰能勇敢地走過獨木橋,能表演各種動作。
(2)教師示范拿玩具過橋。
(3)幼兒分散、自由地選擇并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走過獨木橋。
(4).教師觀察,及時發現大膽勇敢及動作方法多的幼兒。
四、放松身體、整理收拾器材
1、 幼兒模仿小動物吃青草,并適當休息、擦汗。
2、 表揚勇敢大膽、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3、 師生共同收拾整理活動器具。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教案設計突出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從幼兒隨音樂自主做小動物模仿操;教師和幼兒一起動手搬運器材做成小橋;自己選擇拿玩具;走怎樣的小橋;到幼兒按自己喜歡的動作方法過橋,無不體現了“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最大限度地自主運動,使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充足而符合幼兒興趣的運動器材為幼兒的自主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在本節活動《小動物過橋》的游戲中,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多種玩具器材,我不再給孩子們一個單一的平衡木當橋,而是讓孩子們在了解了游戲內容和規則后,讓孩子們自由選擇我給他們準備的各種器材自己搭建小橋,孩子們非常開心,也非常配合我。我選出三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當小組長,每個幼兒都戴上小動物的頭飾,由每組的組長帶領他們走過自己搭建的小橋。
孩子們非常聰明,積極動腦,有的組把塑料盆翻過來當小橋,有的組把梅花樁一字排開當成小橋,有的組把平衡木抬來當小橋,由于橋的數量增多,每個孩子也不再為等待過橋而發生打鬧、跑開的現象,整節活動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高,活動井然有序進行得非常順利,我也覺得輕松愉快。
在環境創設上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平衡器材,例如:平衡木、梅花樁、塑料盆。鼓勵孩子們自由結伴、自由選擇器材探索多種搭橋、過橋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自主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在學習方法上,考慮到一味的平衡訓練會使幼兒感到單調乏味,因而我給幼兒戴上他們喜歡的動物頭飾,以小動物過橋來貫穿整節活動,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情節中積極主動地投入游戲。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合理安排十分重要,并不是任何環節可隨心所欲地改動的,各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科學安排,全方位重視,才能更好發揮體育活動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健康的實際功能。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動物,分辨它們的名稱和明顯特征,并初步學念兒歌。
2、體驗模仿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二座獨木橋(高低寬窄不同),小熊的家
2、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貓等動物頭飾各五個。
3、動物課件、音樂《走路》
活動過程:
一、看課件,猜動物
價值取向:在猜一猜的過程中,分辨幾種常見動物的明顯的特征。
今天是森林里小熊的生日,小動物們都想去為小熊慶祝生日,瞧瞧誰來了?
1、(觀察藏在樹后的長耳朵)猜一猜這是誰?(小兔)。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兔的特征—長耳朵。
2、(觀察藏在屋后的扁嘴巴)又有誰來拉?(小鴨)。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鴨的特征—扁嘴巴。
3、又有一位動物朋友來了,它呀背著一個硬硬殼,哪些小動物背著硬硬殼的?(觀察藏在屋后的硬硬殼)
4、(觀察藏在屋后的長胡子和尖耳朵)猜猜我是誰?為什么?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花貓的特征—長胡子和尖耳朵。
5、學學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小結:原來小動物們長得都不一樣,小兔的耳朵長長的,小鴨的嘴巴扁扁的,小烏龜背著硬硬殼,小花貓長著長胡子和尖耳朵。
二、學習并理解兒歌
價值取向:學習兒歌,感知動物的本領都是不一樣的。
1、(觀察場景)動物朋友都來了,可是要去小熊家必須要經過一座小橋,看看小動物都是怎么過橋的呢?
2、看木偶表演
3、學說兒歌
先來了誰?它是怎么過橋的?
第二個是誰,怎么過橋的?
有一個小動物剛才慢慢爬的是誰?
最后一個是誰?怎么樣的?
4、師幼邊演示邊念兒歌
小結:原來小動物過橋的本領都是不一樣的。
三、游戲《小動物過橋》
價值取向:在游戲中體驗模仿小動物過橋的快樂。
我們也來學小動物過橋,你想扮成什么動物就選這個動物的頭飾。
為小熊過生日。
四、延伸:
1、在圖書角中放置小動物過橋的大圖書,嘗試用兒歌的句式說一說還有誰也會來過橋。
2、在音樂區中投放走路的音樂,讓幼兒繼續模仿小動物過橋。
小動物過橋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結合指偶表演,圖片和文字進行閱讀,讓幼兒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及其過橋的樣子。
2、嘗試仿編短句“誰過橋怎樣”,發展表達和仿編的能力。
3、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制的指偶人手一個
2、幼兒對一些小動物的叫聲及走路的樣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3、磁帶、掛圖4張小熊木偶1個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興了,因為等會兒有許多的小動物要來給它慶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須經過一座小橋,小熊想:它們能過橋嗎?瞧!別擔心,誰已經來到橋邊了?”
(反思: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題,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個開始部分簡單;過渡很自然)。
(二)基本部分
1、結合圖片,示范仿編兒歌。
(1)老師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圖片。提問:誰來過橋了?怎么過橋呢了?
學習短句,小青蛙橋過橋呱呱呱(跳跳跳)學習短句:小蝴蝶過橋飛飛飛(反思:這兩句的提問采用了遞進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學習基礎上,幼兒很容易掌握"過橋"的結構句式。
在活動的組織上,靈活地采用集體教學與分組教學及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便于幼兒學會兒歌,為仿編打下堅實的基礎)。
2,幼兒選擇指偶自由表演“過橋”,“可以選個你喜歡的動物,找上你喜歡的朋友,把小動物怎么過橋,一邊講一邊表演出來”。
3、結合圖譜幼兒表演,幼兒手拿指偶和教師的圖譜結合匯編成《小動物過橋》。
"小動物來到了小熊家,它們把過橋這件事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小動物過橋》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請用完整一句話來告訴老師(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幼兒從表演指偶到結合圖片和文字圖譜進行閱讀。不但讓幼兒對作品有完整的認識,還進行了閱讀活動于美工活動的整合。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閱讀規則意識差,所以設計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圖片,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同時指導幼兒正確閱讀圖片。)
4、"我們帶上我班的這些小動物一起去小熊家為它過生日,好嗎(唱生日歌結束)。
本次活動以故事導入很感興趣,可是在仿編短句和表演時“冷場”了孩子不太善于表述和表演,若是在故事導入時請幼兒集體出來表演。先活躍下氣氛,可能效果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