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大班教案(精選2篇)
我們的家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地球對人類和動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的災難及簡單的原因。
3、愿意為保護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收集過關于地球災難的故事、圖片等資料并初步了解原因。
2、關于地球災難的圖片若干。
3、將各種資料和圖片制成展板。
4、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地球儀,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看,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ǖ厍騼x)“小朋友知道我們生活在哪個星球上嗎?”
(地球上)“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像這個地球儀一樣是圓圓的,除了我們人類,地球上還有什么?”
。▌游,植物)教師小結:地球上不僅生活著我們人類,還有各種動物,植物也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
2、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交流、了解地球的災難。
。1)“人類,動物、植物都快樂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有許多災難會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傷害和威脅,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那些災難。”
教師出示海嘯、地震、雪災、干旱等圖片,讓幼兒觀察。
“海嘯、地震、雪災、干旱這些災難是自然災難,是我們人類無法避免的。但是有些災難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想想如何來避免災難的發生!
(2)教師出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氣污染、冰川融化等圖片,讓幼兒觀察。
“這里的森林怎么了?動物會怎么樣?”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人類亂伐樹木)“這里的河流怎么了?水里的魚會怎么樣?
“看看圖上的天空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會這樣?“幼兒討論、交流。
。3)“森林沒有了,水變黑了,空氣被污染了,人類會怎么樣,動物會怎么樣?”
。〞、生命受到威脅)教師小結:由于人類不注意保護地球,亂伐樹木、亂扔垃圾、排放廢氣、污水,造成森林變小,水土流失,水域和空氣被污染;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4、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如何保護地球。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為了讓人類、動物、植物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地球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幼兒自由討論。
如:不亂扔垃圾,不往河里排污水,不向天空排廢氣,節約用水,多植樹,把垃圾分類處理等。
“怎么讓大家都了解地球的災難,都去保護地球呢?”
教師出示圖片、資料,引導幼兒制成展板。
“我們可以把這些圖片制成展板讓大家都來參觀,讓大家知道保護地球是每個人的責任,讓大家都來保護地球!
5、體驗活動:給垃圾分類。
“小朋友看這里有許多垃圾,但這些垃圾并不都是沒用的,有的還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廢紙可以搗成紙漿后做再生紙,碎玻璃可以加工后再做成玻璃瓶、玻璃杯;厥绽粌H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保護資源,是保護地球的一種很好的方法,F在請小朋友給垃圾分類吧! ”
教師出示兩個垃圾桶,讓幼兒分類。
“幼兒園里每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垃圾,我們帶著垃圾桶去回收垃圾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思維敏捷,從故事到實際生活,孩子們都知道平常我們就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不亂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種樹木和花草等等。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美麗。
小百科: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1]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
我們的家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由于普通話的普及,很多的家長不僅在學校環境用普通話交流,在家庭里也都是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已經很少聽到用家鄉方言的交流。長此以往,我們將會讓我們的家鄉話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這是很遺憾的事情!毒V要》要求:“ 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3—6歲幼兒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大班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較小中班有了進一步提高,可以嘗試更多語言的學習。
因此,設計了這個活動,并把目標定位為:1.感受不同語言的發音,了解自己家鄉的話。2.通過聽聽、說說,感受語言的快樂。3. 激發幼兒熱愛家鄉語言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語言的發音,了解自己家鄉的話。
2.通過聽聽、說說,感受語言的快樂。
3. 激發幼兒熱愛家鄉語言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國家的人的問好課件、中國不同民族的問好課件:
2.錄音(不同的地方方言)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不同語言給小朋友問好
1.教師再說“小朋友好”時,首先用普通話,然后用幾種地方方言。 引起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2.教師:小朋友你聽懂老師剛才說的什么了嗎?
誰想來學一學用不同的語言給小朋友問好呀?
3.教師用英語或其他外語給小朋友問好
提問:你們知道我這是說的哪個國家的語言嗎?(英語)
你還懂得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二、引導幼兒圍繞“語言”的話題自由交談。
1.說說自己知道的哪個國家使用的語言。
2.欣賞課件,感受世界各地語言的不同發音。
3.教師小結幼兒的談話: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等。
三、了解各民族、地區的語言。
1.教師: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中國也有很多的語言,叫做“方言”
比如:山東話,廣東話、上海話、北京話等等。
2.欣賞課件,感受不同民族語言的不同發音。
3.小朋友知道我們的家鄉叫什么呢?你會說家鄉的方言嗎?
讓幼兒自由表達,并說一說。
4.播放錄音:橫縣本地幾種有代表性的方言
讓幼兒分別聽一聽不同橫縣的方言,感受語言的奧妙。
3.討論:你們方言與“普通話”有什么不同?
四、說好普通話
1.提問:我們的國家有那么多的方言,為什么要說普通話呢?
(讓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談一談自己外出旅游時聽不懂方言的經歷。)
2.教師小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普通話有利于增進我國各民族的交流與往來,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如果我們大家都會說普通話,我們走到哪里都不用為聽不懂話而發愁了,和那個民族的人都能交流了,這樣是不是很方便、很快樂的事情嗎?
五、說好家鄉話
1.教師:我們的家鄉橫縣有一個很高的榮譽,你們知道嗎?
幼兒說一說。
“對了,我們的家鄉橫縣是最適合茉莉花種植的地方,現在被稱為“中國茉莉之
鄉”,每年舉辦著“世界上最香的'音樂節”,我們的家鄉話也將會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所以,同樣的,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學好自己的家鄉話,當你向別人用家鄉話向別人問好時,人家一聽,就知道:這是來自“中國茉莉之鄉”的小朋友,你說,這是多自豪的事呀!家鄉話就好像是我們的名片一樣哦!
六、延伸活動:通過宣傳,讓家長參與活動,與孩子共同探討怎樣用家鄉話說:“我的家鄉在橫縣,我的家鄉有有還有”“回老家,我們是這樣做的”等句子,為下一個活動《家鄉話派對》做準備。
課后反思:
這個活動線索由大到小的走向:(世界有不同語言——中國有不同名族語言——橫縣有不同的方言——為什么要說普通話——我會說的家鄉話),最后定位在了家鄉話的認識和了解,對加深幼兒的認識和理解是比較成功的,通過PPT的運用,使不同的語言變得直觀和有趣,深深吸引了幼兒的了解和探索,“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為此,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回歸家庭的語言環境,讓家長參與家鄉話的學習,同時也提升了家長的語言教育意識。
此外,在活動中,我設計的“我會說的家鄉話”環節,對增強幼兒的家鄉情結有很好的加法作用,較好地實現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