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 教案
3.小結:蘇南地區是我國鄉鎮企業的搖籃。在20世紀70年代,蘇南人就開始發展鄉鎮企業,由于其起步早,規模大,吸收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極大地促進了當地城鎮的發展,這種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模式,被稱為"蘇南模式"。"蘇南模式"是工業化的新模式 ,是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的典范,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每一種經濟發展的方式都有其存在的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蘇南以鄉鎮企業發展的"模式"也面臨改造和調整。目前蘇南鄉企改制已達 97%,種種跡象表明,蘇南經濟發展的又一春天即將來臨。
4.討論 :江蘇的經濟發展與其交通有什么樣的聯系以及江蘇發展水路運輸的優勢條件。
在講述"太湖"這段內容時,可按下列步驟:
1.太湖是我國的第幾大淡水湖?對照教材,結合實際想一想它有哪些功能?(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具有蓄洪。灌溉、航運、水產養殖等功能。其對太湖流域的社會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多媒體展示以下數據:
太湖流域面積占全國面積0.4%
太湖流域人口占全國人口 3%
太湖流域總產值占全國總產值14%
歸納:太湖流域人口密集,經濟發達。
3.近年來,太湖藍藻頻繁爆發,導致沿湖城鎮供水困難,工廠不能正常生產,因此,治理太湖水污染已成為保護該地區經濟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討 論:(1)你認為太湖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對治理太湖污染,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課后活動:
1.閱讀下列這段材料,召開 一次主題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討論會。要聯系實際討論。
2."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托起了蘇南的經濟,但也讓蘇南人嘗到了環境被污 染和生態被破壞的惡果。蘇南人覺醒了,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水青山"。近年來,環境保護促進生產力強勁發展的現實,讓"只有碧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成了蘇南人的共識,在口號的不斷演變中,蘇南人逐漸加深了對"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內涵的理解。
3.調查你家鄉的工廠或企業,有哪些是污染環境的行為。根據所學知識,寫一份調查報告。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
1. 地理位置
2.地形特點
3.水鄉澤國
二、從經濟地圖看江蘇經濟
三、鄉鎮企業為特色的蘇南經濟
四、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