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
學習內容
第1課區主備:
課時: 1課時
類型:綜合解決課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認識其自然環境的過渡性。2.了解黃土高原地表景觀特征,利用圖文資料解釋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知道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能舉出反映“黃土風情”的例子。過程與方法:1.學會使用和分析圖文資料,能運用地理事實定性說明地理原理。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培養認識人地關系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科學的態度,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愛國之情。
學習重點 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
學習難點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證據。
學 習 活 動
手記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二、問題導學:要求:查(課本、工具書、地圖)、劃(標出重難點)、寫(寫下自己的疑問)、記(記下有價值的問題)。1.讀圖7.1“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1)勾畫出或敘述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說出黃土高原所跨主要的省級行政區)。(2)對照圖中的高度表,說說黃土高原的大致海拔,看黃土高原的地勢向哪里傾斜?2.結合已學過的“地勢階梯分布圖”“干濕地區分布圖”“農業分布圖”小組內討論:認識黃土高原地理位置上的特點(黃土高原的過渡性),從地形、氣候、植被以及農業生產方面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1)從地形來看:從 向 過渡;(2) 從氣候的干濕區類型來看:從 向 過渡;(3)從農業生產類型來看:從 向 過渡。3.結合33頁圖片說出黃土高原的地表景觀特征,知道塬、墚、峁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思考:塬、墚、峁幾種黃土地貌之間在成因上有什么聯系?4.閱讀34頁內容解釋黃土高原的形成的主要原因。(閱讀時注意:黃土的老家即源地在哪里?黃土高原形成的條件還有哪些?)5.據以下資料思考:(為“風成說”找證據。)(1)以下現象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a.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一樣,較均勻地覆蓋在起伏的地形上。b.黃土分布在沙漠的邊緣,而且離沙漠越遠,黃土顆粒越細。c.黃土的礦物成分與其下面的巖石成分不一樣。d.黃土中有多層古土壤(2)根據這些現象,你認為黃土是怎樣形成的呢?5.舉例說明黃土地對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貢獻。讀圖7.4找出本區的歷史名勝的古跡。6.黃土高原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結合圖分析該區古代發展農耕業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條件。(氣候、河流考慮)7.由于當地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的黃土風情,請舉例說明。三、奇思妙想-----放飛思維,展開想象說說黃土高原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的問題:我們的小組問題: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問題訓練---評價單1.玲玲家在黃土高原,學校就在她家對面,但她每天卻要繞道而行,這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 ) a.河湖密布 b.溝壑縱橫 c.冰川廣布 d.崎嶇不平2.下列有關黃土高原過渡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從工業區過渡到農業區 b. 從平原地形過渡到高原、山地地形 c.從濕潤、半濕潤地區過渡到半干旱、干旱地區 d. 從農耕區過渡到牧區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后,黨中央領導全國軍民,以延安為中心,進行了xx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新中國。據此回答4—5題:3.在延安期間,毛主席及中央領導人住的是( 。゛.四合院 b.窯洞 c.蒙古包 d.竹樓4.359旅在南泥灣開荒種地,該地作物熟制一般為( ) a.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 b.兩年一熟 c.一年三熟 d. 一年一熟6.讀“黃土高原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中@考資源網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中考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