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一)學案
課題第八章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一)學案一、 課標告訴我們: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及成因。二、本節課我們要做到: 1、知識與技能:運用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的評價,讀圖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通過分析,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并認識相應的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辦法與經驗
三.我會做:新知預習1. 黃土高原東起 、西至 、南連 、北抵 。跨越 、 、 、 等省區。2.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 作用形成的。3.關于黃土高原敘述正確的是( )a.黃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廣泛的地區b.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泛的地區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d.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許多山間小盆地4.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a.黃土坡 b.黃土塬 c.黃土峁d.黃土梁5.簡述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活動探究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1、讀圖8.1“黃土高原的位置”找出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并對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簡要評價。總結:在我國北方的大地上,有一片被深厚黃土覆蓋的地區——黃土高原,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講述: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并呈現出多種多樣的黃土地形景觀——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2、讀圖8.2“黃土高原景觀”認識“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仔細比較“塬、梁、峁”的景觀特征。提問:我們所處的地方是哪一種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3、提問:這么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完成課本第67頁活動2題,分組討論,尋找答案 1)讀圖8.3“黃土形成過程示意”說說戈壁、沙漠、黃土的分布規律。(2)下面是支持黃土高原黃土“風成說”的幾方面證據,討論每一條證據說明了什么問題。●黃土就像冬季地面積雪那樣,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起伏不同的各種地形上——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水沖來的。 ●黃土高原自西北到東南,黃土的顆粒越來越細——黃土流動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黃土高原黃土的礦物質成分與堆積地方的基巖的礦物種類極不相同,卻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礦物成分相同——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黃土中有隨地形起伏的多層古土壤——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小結:關于黃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黃土是從哪里來的呢?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假說:有“風成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等。其中,“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黃土高原表現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特點,“塬、梁、峁”等地貌類型多樣,這些特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二、嚴重的水土流失1、讓學生讀圖8.4“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進行歸納總結。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流速越快,對地面物質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黃土丘陵區,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達30°,坡長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長。每年每公頃流失25噸~100噸,甚至225噸以上。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黃土高原地區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劇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質組成。黃土高原幾乎為黃土所覆蓋,黃土多為風積物,土體疏松、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干燥時較堅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蝕后易崩解,抗蝕力很低。④植被。達到一定郁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郁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強。而黃土高原恰恰是一個植被極度缺乏的地區。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閱讀圖8.6,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得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水土流失狀況相對就不會特別嚴重。”2、讓學生閱讀圖8.7的對話,分組討論認識人類活動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響。引導學生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2)人為原因主要有: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廢土棄石隨意向河溝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3、引導學生完成活動3:我國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米。讀圖8.8,找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并根據圖上信息,分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首先,確定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除了黃土高原外,還包括哪些地區,請學生描述。第二,從地形、地勢著手,看一看這類地區分布在哪些地形區內,又在第幾級階梯上。第三,讓學生看等降水量線,觀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其降水量在哪個范圍內。最后歸納出: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一般降水量較大,降水季節差異大,地形一般為山區,地表坡度較大。4、提問: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會產生什么后果?引導學生讀圖8.5和第二自然段課文回答: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小結本節主要內容】教學側記 動動手:你可以親手計算一下:地球表面積為 億平方千米,陸地為1.49億平方千米,占 ﹪;海洋為3.61億平方千米,占 ﹪。 動動腦:人們當初給地球起名的時候,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現在要不要給我們居住的星球改名字呢?四、我的疑惑: 五、我的收獲(整理知識)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1.位置和范圍: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陜、寧、甘等四省區。2.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塬、梁、峁3.黃土高原的成因二、嚴重的水土流失(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2.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開荒破壞了植被;②開礦、修路等基本建設,不注意水土保持。(二)水土流失產生的后果 六、鞏固提高一、單項選擇1.黃土高原與南方地區的重要界線是:( )a.淮河b.秦嶺c.太行山d.大興安嶺2.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廣泛支持的說法是:( )a.冰川b.地震c.風成說d.火山灰堆積3.黃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注入的支流眾多b.降水量大,位于濕潤區c.水流速度快d.流經黃土高原區4.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 )a.旱澇災害b.臺風c.寒潮d.地震5.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修筑大堤 b.上游興修水庫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開挖新河6.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面崎嶇不平,是個多山的高原 b.石灰巖廣布,喀斯特地貌發育 c.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溝谷、湖泊7.下列四組城市中,都位于黃土高原上,又是省級行政區中心城市的一組是 ( ) a.蘭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頭 c.延安、太原、蘭州 d.鄭州、西安、蘭州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會產生怎樣的后果? 七、學后記(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