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課例設計
第二,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存在差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四大地理單元是為了適應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需要劃分的,這是一種宏觀尺度的劃分。應該注意即使在同一單元內也存在很大差異”。從圖5.9我們可以看出,哈爾濱和北京的氣候條件也有所不同。同屬北方地區的東北地區與華北平原在自然景觀上有顯著的差異:從圖5.9中可以看到“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又從圖5.10中看到東北林海雪原中被白雪覆蓋的針葉林。表現出即使是在同一區域──北方地區,自然條件仍然存在巨大差異。同理,我們可以看出同屬南方地區的武漢和廣州的氣候條件也有差異,從圖中反映出的海南島與長江流域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景觀也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首先要找到南北方兩大區域各自地理事物的共性,即區域的明顯特征。從氣候來看,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
第三,分別就上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區域間進行比較。從氣候上講,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不同之處:北方地區的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而南方地區1月的平均氣溫在0℃以上;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明顯少于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南方地區的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教材安排設計了活動,可以從圖像比較、歸納,上升為抽象的語言文字,落實教學內容要求。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繼續進行活動一,分別可以比較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教材中用長江代表南方地區的河流,用黃河代表北方地區的河流,通過分析河流流量過程線,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異。通過圖5.9中的兩幅景觀圖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植被類型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河流流量
小
大
典型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其它
第四,分析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差異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繼續完成活動二。從植被類型來看,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常綠闊葉林,表現為植物的生長要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從河流流量來看,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與當地的降水量有關。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應當歸結為氣候的影響。
以上這些內容主要通過地理圖像知識加以體現,通過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重點難點
重點:對比了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
難點:對比了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原因及優劣。
通過學生網絡查詢、查閱書籍、訪問、調查等活動來收集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雙方激烈的辯論,從而得出南北方地區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
活動過程
1.出示活動課題
反方:有人說:“南方地區比北方地區自然條件好”
正方:也有人說:“北方地區比南方地區自然條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