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 教案
廣西壯族自治區(一)運用地圖,了解廣西的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和地形特點。
(二)結合地圖指出南寧、柳州、桂林、北海、陽朔等城市地理位置,并清楚各城市的主要職能。
(三)通過觀看各種圖片或錄像,了解"喀斯特"地形特點,并搜集和閱讀有關資料了解其成因。
(四)了解廣西豐富的旅游資源。
(五)通過對如何開 發桂林旅游資源的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
(六)通過對旅游線路的設計,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靈活運用地圖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講述了廣西的自然地理環境,廣西主要城 市及特征,獨特的"喀斯特"地形。 雖然廣西的地理位置教材中少有提及,但教師授課時要把這部分內容加入,因為對地理位置的了解是認識一個省區的基礎。在介紹其一'主要城市"時主要提及了省會南寧和本省最大的工業基地和鐵路樞紐--柳州。教材把城市桂林放在教材閱讀內容中來進行介紹。教師在教學時還可補充一些城市如北海_梧州等。介紹城市北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可表明廣西其沿海省區特征;介紹西江航運要沖梧州可表明廣西發達水系特征; 介紹旅游城市桂林,可闡述廣西豐富的旅游資源。
在講"桂林山水"時是圍繞其獨特的"喀斯特"地形景觀為主要特征,通過"漫話'喀斯特一地形"和"桂林山水"這兩篇閱讀材料來介紹的。這兩篇"閱讀"是緊密相關的,教師可作為一個整體來講述。"喀斯特"地形的成因是本節的難點,牽涉諸如內力、外力作用表現形式的一些知識。教師在講解這一內容時,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講解不必過于繁雜。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用多媒體展示桂林的象鼻山、七星巖等著名風景點圖片。提問:你們知道它們在我國的哪個省或自治區嗎?
方案②:配樂詩朗誦:"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的深啊,
夢一樣的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賀敬之。)同時用多媒體展示桂林"山清、水秀、石美、洞奇"的巖溶地 貌,進入廣西的 地理教學。
方案③:我們已知道廣東主要河流珠江由東江、西江、北江匯成,從廣東沿西江而上就到了我國哪個省或自治區?
講述廣西"自然環境"時,可參考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投影出"中國政區"圖,要求學生運用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
(i)在圖上指出廣西地理位置。
(2)廣西與我國哪幾個省相鄰?臨什么海洋?與哪個國家領土接壤?
2.用多媒體投影出"廣西地形"圖(或出示"廣西地形"掛圖),要求學生運 用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廣西區內水網密布,指出本區最大的河流是什么?(西江)
(2)在《地圖冊》上指出秦代開鑿的 靈渠的位置,說出其溝通哪兩條河(湘江、漓江)
教師可補充靈渠的概況:靈渠又名湘桂運河。位于廣西興安縣境。靈渠分南渠和北渠,全長34千米。整個工程由鋒嘴、分水壩、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壩和陡門組成。此工程。將河水分成三七開,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說。靈渠把漓江和湘江二水相通,即是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相通。
3、復習廣東的氣候特點,結合地圖找出廣西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請一個學生說說廣西的氣候特點,其他同學討論,補充。(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講述廣西的"主要城市"時,要結合本區主要鐵路干線,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要求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南寧、柳州、北海。桂林、梧州、陽朔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