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影 響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完成之后,教師找學生口述答案。教師小結本部分內容,強調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國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三、辛亥革命教師將本部分知識整理,用幻燈片展示,學生閱讀,鞏固記憶。幻燈片內容如下: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19xx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取得勝利(歷史上稱之為辛亥革命)。19xx年元旦,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教師讓學生總結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學生整理候,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完善答案。幻燈展示:
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19xx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 。19xx年提出“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成為領導革命的旗幟。 19xx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一系列法令。教師總結: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紀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位偉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中國革命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績和精神永遠為后人所牢記。四、新文化運動學生在瀏覽課文的基礎上,用學案設計的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問題,同位之間相互提問,目的是讓全體學生都有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機會。
代表人物 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
主陣地 《新青年》北京大學
主要思潮 “民主”、“科學”
內 容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即四提倡四反對)。
地 位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作 用 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之后,教師找三組同桌站起來,現場展示提問過程。活動二:鞏固拓展:中國近代史上,為挽救民族危亡先進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請回答:(1)在上圖所示的人物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他于19xx年創辦了《新青年》。請寫出他的名字。 (2)簡述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3)結合新文化運動的作用,談談該運動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有什么啟示?課堂小結(板書)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
(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
(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
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
(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文化運動(激進的民主主義者)
(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學)活動三:歸納總結 試歸納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學生答出個人歸納的特點,教師總結完善,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1、在方法上:向西方學習。2、在學習層面上;從學習西方軍事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深入。3、中國的近代化探索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歷程,反映中國先進人物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活動四:感悟升華學生討論交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想或啟示?請寫下來。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性,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之路,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附:《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學案一、中考解讀:1、(1) 列舉洋務派為“自強” “求富”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評價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3)了解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知道武昌起義,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4)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2、中國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歷史事件: 洋務運動 百日維新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二、知識要點梳理:(快速瀏覽課文,完成知識要點梳理)1、 洋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