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習主題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二學習主題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形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盡管在探索中出現了嚴重失誤,但是,由于黨和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成就,成為后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在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第1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一五”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
掌 握 “一五”的主要任務(從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聯系理解 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一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點;三大改造在當時推動了我國的社會發展,迅速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過渡,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歸納分析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黨情感 “一五”計劃的提前超額完成,使我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證明了中共在經濟建設方面“進京趕考”的成績斐然;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唯物史觀 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已經基本形成;土改消滅了地主階級,公私合營后的資產階級也多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中國幾千年來的剝削歷史已經基本結束
教學重點 “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和1954年憲法的頒布
教學難點 1954年憲法的性質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第一個五年計劃相關多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單元學過的線索,按表格內容“對號入座”:
建國初期的任務(最終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
建立人民政權 統一大陸、民族團結 保家衛國 滿足農民需要
召開新政協、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教師講授:毛澤東和周恩來從西柏坡前往北京“趕考”,已經向全國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國民黨的黑暗統治,舊中國的國民經濟處于崩潰邊緣。中國共產黨接過來的是一副爛攤子,經濟底子太薄了。雖然經過三年努力,我們的國民經濟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差距有多大?如何趕上去?
第一個五年
1953年,我國通過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內容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