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習主題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五”計劃從1953年到1957年,注意: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又稱三大改造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一個過渡時期。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多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采取贖買的方式進行;1956年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到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又稱三大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
1計劃編制前夕,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什么特點?(仍然屬于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不如印度。)
2 “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
a.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
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科技是發展工業的第一生產力,要靠人才來掌握。)
3 “一五”計劃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組織學生閱讀《填圖冊》第6頁:標注出重要企業、新建鐵路和公路的位置,.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組織學生“對號入座”進行“接龍”活動
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并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一批為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礎工業建立起來(如鋼鐵工業)。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七號煉鐵爐相繼提前竣工。與此同時,還建立了新的工業部門(如飛機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到1956年,我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此處的幾個第一,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鞍山大型軋鋼廠》、《我國建造的噴氣式飛機》等圖片,以增強歷史的真實感,加深學生的印象。
②交通運輸業的巨大成就。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課件一定要有動感,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一方面復習剛剛學過的工業建設成就,同時學習交通建設主要成就。a.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毛澤東稱之為“一橋飛架南北,大塹變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漢長江大橋的雄偉氣勢及其在我國南北交通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間,我國共建成30多條鐵路,還在號稱“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國內地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③“一五”期間,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以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一萬多個工業項目,形成了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同時在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 、 這部憲法是什么時候由什么機構頒布的?(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 、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么?(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3、憲法的性質:憲法規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4、它的頒布有什么歷史意義?(由于事先廣泛征求意見,經過1.5億人民討論,還經過人民代表認真的修改,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也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