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5. 周恩來與哪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緬甸、印度)
6. 有的同學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周恩來提出來的,中國當時很窮,說出來的話有分量嗎?(當然有分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7. 1955年萬隆會議的主題是什么?(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8. 萬隆會議出現了什么困難?(這次會議的參加者是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都反對殖民主義的侵略,但因各國社會制度不同,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國家利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主張。)
9. 萬隆會議上周恩來作出什么貢獻?(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基本技能關]
1. 讀圖《新中國建立初期外交形勢》:建國初期,蘇聯和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為什么不同?(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所以對愿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而美國卻是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處于敵對狀態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
2. 日內瓦國際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為什么不許美國代表與中國代表握手?(除了上一個問題提到的原因外,朝鮮戰爭期間,中美兩國處于交戰狀態,中國人民志愿軍把侵朝的美軍打得焦頭爛額。所以杜勒斯十分敵視中國。)
3. 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他堅決執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
4. “求同存異”方針在萬隆會議上具有怎樣的“魅力”?(這個方針不但能在社會制度不同的亞非國家之間架設友好相處的橋梁,也能使得許多本來敵對的國家和平共處,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當然也為新中國國際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 投影儀出示周恩來形象圖:他是誰?請你說說他對中國外交作出哪些貢獻?
[學以致用關]
編寫小劇本《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注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①除周恩來外,最少還應該設計幾個角色?
②他們分別對中國持什么態度,友好?敵對?
③每個角色的臺詞嘛,讓我想想這節課都學什么了……
④我應該還能比別人多點“創新”!大膽假設、合理想象嘛!
學生表演歷史短劇:過程略
教師對歷史短劇進行簡評:特別關注1.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解釋是否到位;設計情節是否考慮到國際國內形勢;能否擴展更多的內容;2.表演要大方,語言要流暢,注意向學生傳輸作為優秀的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
引導學生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疑惑?今后打算通過哪些方式關注國家當今外交狀況?
教師建議學生:關注中央四臺、適當瀏覽《世界知識》、多與家長、同學溝通探討國家時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