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運動
b、直接原因:蔣介石頑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愛國學生和官兵的強烈不滿。)
3、怎樣評價西安事變?(這場“兵諫”目的在于逼蔣聯共抗日,屬于愛國和正義的事件。)
4、教師介紹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
a.日本:暗中支持國民黨中的親日派向西安發動進攻,以便它擴大侵略中國。
b.英美:擔心親日派乘機掌權,日本擴大侵華,排擠英美在華勢力,希望和平解決,保住蔣介石的統治地位。
c.國民黨內親日派主張進攻西安,準備乘亂奪權。
d.國民黨內親英美派主張和平解決,宋子文、宋美齡等人親自到西安與張、楊談判。)
5、“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討論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以及和平解決所起的歷史作用。
西安事變后,局勢極為動蕩不安。處死蔣介石,可能導致親日派掌權,國家陷于紛爭四起、群雄割據的局面。如此一來,日本便有機可乘、進而獨霸中國。如果給蔣介石留一條活路,國民黨內親英美派就有可能答應停止內戰,盡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決定不計前嫌,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并派周恩來等人到西安去調停,終于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預習提綱】
九 時間:1931年9月18日
一 概況: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
八
事 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淪陷
變 中國各界反應 人民: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侵略,在東北組織抗日義勇軍
中共:派楊靖宇在東北開展抗日游擊隊
背景:張學良、楊虎城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遭拒絕
西安 時間:1936年12月12日
事變 概況:張、楊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又稱“雙十二事變 ”。
結果:在中共等各方面的努力下,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課堂小檢測】
一、基礎題
1.1931年9月18日,日本( 炸毀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并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
2. 由于東北軍執行了蔣介石 命令,不戰而退,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3. 1932年,日本扶植 做傀儡,建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