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教案設計
材料二:給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的題詞是:“發揚光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的貢獻!北本┐髮W要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進步,也必須始終不渝地繼承、弘揚北大精神,不斷求實創新。 我們深切地期待著北京大學精神在新的世紀得到更大的弘揚,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持續不斷的貢獻。
材料三:19xx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舊稱“努卯學制”)!状翁岢隽肆x務教育的思想觀念,并把義務教育和強迫教育視為同義概念。在歐美各國,義務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而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四:19xx年,清政府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大、中、小學堂;19xx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國推行的學制。它規定正規教育分為初、中、高三級,兒童7歲上學,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學5年,大學3—5年,通儒院(研究院)5年,為中國近現代教育體制奠定了基礎。19xx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這樣由隋朝創立的延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請回答:
(1) 北京大學建于哪年?材料中說“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請用史實說明。
(2) 科舉制始于何時?你如何評價?
(3) 現在我們學校設置的課程,哪些是清末新學制課程中有的,哪些是沒有的。你對現在課程改革的有什么看法?
(4) 為什么說“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
5.板書設計
清末 京師大學堂的開辦
民初 廢科舉 興學堂 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文化 《申報》的創辦
教育 商務印書館的興辦
六、評價方式
本課采用小組評價的方式,考察學生認識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能力。小組評價主要從各小組的活動積極性、資料收集、小組展示、事件的對比分析等方面作評價內容。教師也從各角度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評價,體現多元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自我反思
文化與教育的變遷最能從思想深層反映整個時代的變遷;但是文化教育部分的內容常常是多、雜、散,而且趣味性不強,學生不太感興趣。教學過程中往往難度較大,所以務必要找到較合適的切入點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我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比如,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課程中經常貫穿小組活動,課后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激活學生主體,教師可以較順利的將本課多、雜、散的教學內如以小組為線組織起來。讓學生在自我探究的欲望下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并能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同伴互助的樂趣。從總體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
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也有部分目標設置偏高,師生課堂交流效果不如預想的好;主要在后半部分的課堂練習,為了抓基礎知識,運用了幾個材料解析,篇幅較長,致使練習內容顯得較多,難度加大造成課堂時間不夠,學生的活動興趣不高,無法完成教學目標。這再次教育我,在以后的類似課程中,對于初中學生,還是應該把問題的設置感性化一些,不能把理性培養目標設置得過多、過高,揠苗助長。
這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有真正希望學生好的良心,更要求教師要有讓學生好起來的方法,教學中對學生的定位很重要,低估或者高估學生能力都是會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