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中國走向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各個 方面的不斷、快速的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逐步提高。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走向世界。教師應當利用本課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可以介紹對于當今世界政治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根據現實問題設計不同的問題討論,從而增強學生辨別、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學習,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而奮斗的堅強意志。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外交取得的成績,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開幕;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解中共xx大的有關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外交方面一系列令人振奮的變化,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高,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艱難外交局面形成鮮明對比。要了解 中國的外交一直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將一直奉行下去。
教學重點
中國外交的變化
教學難點
中國外交變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
影像輔助法、講解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設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講述)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談一談在政治、經濟等不同方面,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變化?
(回答)
(講述)經濟的發展,政治的完善,使得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綜合國力的提高,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會議、世界貿易組織、朝核六方會談、國家領導人出訪、國際會議、國際車展……當我們打開電視,這些新聞令我們目不暇接。在21世紀之中,一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走向世界。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卓有成效的外交。
【講授新課】
一、卓有成效的外交
(講述)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的外交環境不很樂觀。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政治孤立,軍事包圍等等,我們國家領導人根據當時的具體環境,提出了“一邊倒”的外交策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同蘇聯等一些國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系;同印度、緬甸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及時扭轉了會議的方向,顯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威力,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相互了解,為后來許多國家與我國建交創造了條件。在這項原則的帶領下,我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矚目的成績?
(回答)
(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兩國在1972年和平建交,這些都是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之后,通過雙邊和多邊外交活動,我國積極發展與世界各 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誰能舉出幾個典型事例呢?
(學生結合教材小字部分內容,回答)
(講述)中蘇關系的恢復、正常化,鄧小平訪問美國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開展的多邊和雙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