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學案
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目標導航】1、 學習目標:知道照相、電影等在中國出現的史實;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2、學習重點:了解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情況,即知道照相、電影的出現以及剪發辮、該稱呼、易服飾等社會生活變化的表現。 3、學習難點:分析剪發辮、該稱呼的原因和嘗試從服飾的變化中了解社會的變化和發展。【課前預習】請你認真閱讀教材54-56頁的內容,填寫下列空格,并把相關內容在課文中圈劃出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情況時間項目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日常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傳入和流行發式男子:____________________男子:____________________稱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飾長袍、馬褂、旗裝男:__________、__________;女:_________(后演變為現代中式旗袍)【課堂探究】1、為什么清末民初中國的社會生活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2.你的疑點、難點:【課后練兵】a、必做題一、單項選擇題1、以下兩幅是關于慈禧太后的照片,結合你所學到的知識,指出敘述不準確的一項( ) a. 照相術19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b. 19世紀晚期,照相技術走進清朝宮廷生活 c. 20世紀初,中國的很多城市有了照相館d.照相技術為我們保留了社會發展的證據,提 供了觀察當時社會風貌的珍貴影像資料2、電視劇《闖關東》中曾有傳武兄弟剪辮子的情節,請問民國政府頒布剪辮令是在( )
a.洋務運動期間 b.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c.戊戌變法期間 d.辛亥革命后3、辛亥革命后,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國人的觀念與習俗發生了變化,下列符合史實是 ( ) a.平民見了官員要稱“大人” b.差人見了官員稱“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