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 學案
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 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為什么叫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旅順陷落;威海衛潰敗。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中國臺灣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英雄事跡。
2、讓學生講述鄧世昌的英雄事跡,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并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鄧世昌等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侵略斗爭,他們是甲午戰爭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松弛落后,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重點: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簽訂的情況和內容。
難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的影響。
自主學習探討
(一)預習導入
“同學們,中華民族既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在近代歷史的恥辱柱上,銘刻著多少炎黃子孫的血淚,記載著多少殘酷的史實。哪一樁哪一件不發人深思、催人奮進?哪一句哪一字不啟人蒙昧、動人心魄呢?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重新回到甲午戰爭的歷史時期,去體味民族的血淚和興衰、去回顧慘痛的經驗和教訓。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
(二) 自主學習內容
一、黃海大戰
1、背景:1894年日本為實現 的夢想,出兵占領朝鮮國都 ,接著,又發動 。這一年是舊歷甲午年,因此,這次戰爭叫做“ ”。
2、經過:1894年9月,中國 執行護航任務,返航途中,在黃海 ,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 ,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雙方激戰達五小時之多。
3、結果:四艘日艦包圍 ,鄧世昌沉著應戰,艦身中彈過多嚴重傾斜,但要也將用盡。他下令開足馬力,朝日艦“ ”號撞去。日艦慌忙躲避,同時施放魚雷,擊中致遠艦,鄧世昌與二百多名戰士壯烈犧牲。
二、《馬關條約》
1、背景:黃海大戰后,日本海軍進攻 ,很快就侵占了遼東半島,接著就夾擊 。威海衛是 的基地,結果, 全軍覆沒 。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本議和。 年 月, 和日本首相 簽訂了《馬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