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春潮再起教學設計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
(講述)當時的中國,雖然已經改革開放10多年了,但是人們的思想仍然保守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著,可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國家的經濟卻在飛速發展,如此相比,中國實際上就是在落后。在當時,解決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人們觀念的問題,啟迪人們去開創新的事業,這就是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又一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從而再一次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是在中國改革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出示有關“今天深圳”的圖片)
二、國有企業改革
(講述)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以后,人們就可以放開手腳進行經濟建 設了。各種經濟形式,不論是國有的還是私有的,也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在如此寬松的政策環境下,都準備好了要大干一場。我們首先就來看看我們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是如何借著這陣東風來發展自己的。國有企業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改革?
(學生思考)
(講述)一九九二年以前,城市企業擴權試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兩個階段,雖然企業在放權讓利中實行了利潤包干、利改稅、承包經營責任制等不同改革,但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擺脫政府附屬物的地位,是外部“政策調整型”改革。這時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前的進行的改革,突出表現為改革只是針對個別現象進行的。而在“南巡講話”以后,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92年,在什么會議上明確提出有關我國國企改革的問題了?
(回答)
(講述)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對于國有企業改革是具有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一件大事。在這次大會上,為今后國企改革定下了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和中共十四大召開后,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企業制度創新,觸及企業產權結構,這是企業內在的“企業制度創新型”改革。盡管這場攻堅戰打得十分艱苦,但國有企業改革已經處于第三階段,走向上升時期。這次大會目標的確定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回答)
(講述)這個“新”字如何理解呢?
(回答)
(講述)這就說明,我國的改革由之前的只針對于表面問題的改革,轉為從根本制度上進行改革,從改革的目標上進行修改,從之前的“調整式”的改革。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改革”。
1993年,我國召開了十 四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對于國企改革的目標又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
(回答)
(講述)這次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的競爭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教師可結合教材,略為補充:現代企業制度就是公司制,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個人資產與企業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規范化的分離;由董事會聘請職業經理行使企業的財產經營權,實行全面的委托代理制,由一批高薪的高中級管理階層實施公司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施全面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形成一個由管理技術和官僚控制的制度體系。)
經過多年的實踐的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有哪些企業成為先進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