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6、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你認為如何才能避免戰爭?
7、日本有人認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課件演示相關圖片,輔導學生觀察思考)
1、.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基礎、標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分層解析)
a、形成的基礎: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不斷擴大野蠻、兇殘的侵略戰爭,給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災難。法西斯國家已成為全世界人民最兇惡的敵人,也是英、美等國最大的威脅。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脅的國家要聯合起來共同對敵,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礎。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終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
b、形成的標志:1942年1月,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它們保證全力對法西斯國家作戰,互相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和議和。這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
c、形成的作用:參加反法西斯聯盟的各國有徹底擊敗法西斯的共同目標,并且承擔了義務,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成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不斷壯大,改變了力量的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的有力保證。
2、怎樣評價雅爾塔會議?(學生標注知識要素)
a、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蘇軍解放全部國土,并從東面向德國逼近;美英盟軍粉碎西線德軍的抵抗,解放法國并從西面攻入德國。
b、地點: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
c、人物:斯大林(蘇)、羅斯福(美)、丘吉爾(英)
d、積極作用:進一步協調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行動,加速戰勝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步伐。
e、消極作用:體現大國強權意志,出賣弱小國家利益;依據雅爾塔會議的基本原則,二戰后美蘇重新劃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蘇爭霸的新格局。
二、最后的勝利 (在演示相關圖片的基礎上,教師解釋事件原因,學生“動腦筋”)
1、德軍為什么要進攻斯大林格勒?(從蘇德雙方分析)
a、蘇聯: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是蘇聯重要的工業城市,又是伏爾加河南北交通的樞紐,是連接莫斯科和盛產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
b、德國:莫斯科戰役失敗后,德國已無力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只好改為重點進攻斯大林格勒。其目的是要切斷蘇聯的這條交通命脈,從東南方向包圍和奪取莫斯科,同時奪取巴庫油田和頓巴斯的煤,以加強德國的戰爭經濟,從而改變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2、蘇聯軍民怎樣保衛斯大林格勒?
軍民同仇敵愾——紅軍將士以血肉之軀捍衛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工人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仍在生產,生產出的坦克、牽引車一開出工廠就直接投入戰斗。
3、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
德軍主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全殲,納粹被迫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御。所以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4、有人說,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這是什么意思?
1944年6月,盟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戰役,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這是區別于當時蘇德戰場的另外一個歐洲戰場,所以被稱作歐洲第二戰場。
5、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過程中的主要戰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