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導學案
9.下面三幅圖片中的歷史人物都曾英勇抗擊外來侵略,他們為國立功的先后順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0. 下列關于甲午中日戰爭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海軍將領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為國捐軀
b.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標志洋務運動破產
c.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中國臺灣,導致今天海峽兩岸分離
d.《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11.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是1842年,中英雙方在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條約的場景。
材料二 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
兩;增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摘自川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7頁
(1) 據材料一,這是哪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時的場景?該條約是在哪次戰爭后簽訂的?
(2)這場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的最重大影響是什么?
(3)據材料二,這是哪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該條約的簽訂對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4) 下面的哪幅圖片可以顯示材料二條約簽訂后的中國局勢,?(將字母填人括號內) ( )
【質疑反思】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目標要求】
1.識記與理解:
了解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大致情況,講述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故事;記住八國聯軍侵華
戰爭爆發的時間和組成八國聯軍的八個國家,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目的,知道八國聯軍搶掠北京的暴
行;記住《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掌握條約的主要內容。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引導分析義和團運動提出的“扶清滅洋”口號,培養學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為二地分析評價
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收集有關八國聯軍侵華暴行資料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
識和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搜索、下載、整理信息及運用信息的能力;通過逐條分析《辛丑條約》的危害,
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分析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義和團戰士和清軍部分愛國官兵團結戰斗、共同殺敵的史實,讓學生理解人民群眾中蘊藏
著偉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理解;通過揭露八國聯軍破壞和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