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 教案
第二次 20萬 3萬 約7:1
第三次 30萬 3萬 約10:1
第四次 40萬 7萬 約4:1 周恩來、
朱德
第五次 50萬 8萬 約6:1 李德、
博古 制定了違背根據地實際情況的“左傾”戰略戰術,如“全面出擊”
(師)請大家結合圖表和教材第一個指目,思考以下問題:
①紅軍反“圍剿”戰爭的結果是什么?
②根據紅軍反“圍剿”戰爭的結果,說說你認為在戰爭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③請用一句話概括紅軍長征的原因?
下面我們請同學來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第一個問題:前四次反“圍剿”戰爭的結果是勝利,但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結果是失敗。
學生:第二個問題:戰爭的勝敗不在于力量的懸殊而在于正確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方針。
學生:第三個問題:黨中央主要領導人執行“左”傾冒險主義方針和政策,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師):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使得紅軍被迫開始了25000里長征。下面請大家看書第二個指目和第三個指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
①請根據紅軍長征過程,制作一張紅軍長征路線的簡圖(每小組合作制作一張)。
②紅軍長征的時間和出發點在哪里?
③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內容是什么?
④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⑤請大家講講長征路上讓你感動的故事吧!
(師):下面讓我們跟隨紅軍的腳步一起去重溫波瀾壯闊的紅軍長征。紅軍長征的時間和出發點在哪里?
(生):1934、10 江西瑞金
(師):接下來的是?
(生):突破四道封鎖線
(師):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個階段的故事呢?請上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突破四道封鎖線
紅軍開始長征后,敵人在前進的道路上派重兵設下了四道封鎖線,被稱為銅墻鐵壁,堅不可摧。王明、博古等左傾錯誤的領導人指揮紅軍拼命突圍,紅軍損失慘重,付出慘重代價,由8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此時蔣介石在紅軍通往湘西的路上,布置新的防線。如果紅軍此時決定去和紅2、6軍團會合,等于戶口偷食。在危急時刻毛澤東提出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接著紅軍強渡烏江,占領遵義城,并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 (師)謝謝這位同學。那么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和內容是什么?又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生):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1935、1;內容是①批判了黨中央領導人在軍事上、組織上的錯誤;②肯定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師)又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生):①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②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師)遵義會議后紅軍的足跡到了哪里呢?
(生):四渡赤水
(師):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這個階段的故事呢?請上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一渡赤水,集結扎西,待機殲敵;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烏江天險,調動并擺脫敵人。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于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回穿插于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