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中國近代史匯編3
二、讀圖題:
欣賞完上面兩副圖片后,小明同學說:“我說怎么蔣介石會打敗仗呢,你看他的部隊太懶了,才有幾步路啊?還要美國用飛機送。條件太優越了,把這些士兵都寵壞了。還是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偉大,當時情況那么危險,仍然堅持留在陜北,目的在于表現出對蔣介石進攻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正是因此我們才會勝利。”
聰明的同學:你認為小明的評論有問題嗎?請說出你的看法。
三、材料分析:
1、有人把重慶談判稱之為“鴻門宴”。面對蔣介石設下的“鴻門宴”,毛澤東去還是不去呢?對此芳芳和明明各自闡發了自己的觀點:
芳芳說:“不去。因為毛澤東是共產黨的高級領袖,不能輕易去冒險,有張學良前車之鑒,萬萬不可重蹈覆轍。歷史上借談判為名,扣押、殺害對方的事情很常見,因此,絕對不能去。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方針已定,即使去了也不能制止他。沒有任何意義。”
明明卻說:“去。用事實教育人民群眾和爭取中間勢力;不放棄和平的一絲一毫希望;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因此去談判,利大于弊。”
(1)哪位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為什么?
(2)毛澤東等人赴重慶談判,體現了他們什么精神?
2、材料一:整個解放戰爭期間,華北地區有近百萬農民參軍。群眾忍饑挨餓獻糧獻物,舍生忘死運送物資、救護傷員。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想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講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
人民。”
(1)材料一描述了解放戰爭中的什么現象?
(2)材料一描述的現象和解放戰爭的結果印證了材料二中毛澤東的觀點,你能具體說明嗎?
四、簡答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軍民在短短的三年內由弱變強,打敗國民黨。原因有哪些?
六、[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10題:dbcdb dccda
二、讀圖題:有問題,表達不準確。日本投降的時候,蔣介石的軍隊都在西南、西北大后方(為保存自己的實力,為內戰做準備。),離內戰前線確實很遠,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就在敵后。這種形勢對他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很不利,因此讓美國飛機緊急運送其軍隊到內戰前線。另外,美國支持蔣介石也是想在中國扶植親美政權,逐步變中國為其殖民地。“條件太優越”并非蔣介石軍隊打敗仗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發動內戰不得人心。
內戰爆發后,1947年蔣介石調集國民黨軍隊20多萬人大舉進攻陜甘寧解放區。當時我軍僅2萬多人。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在危急形勢下仍然堅持轉戰陜北,有其深刻用意。主要目的是牽制敵人主力,緩解其他解放區的壓力。堅定解放軍必勝的信念,鼓舞士氣。并非如小明所說單純為表現英雄主義精神。我們勝利的主要原因是順應了抗戰后和平、民主的歷史發展趨勢。取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再就是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以及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奮戰等。
三、材料分析:
1、(1)明明的觀點正確。毛澤東去重慶談判雖然未能阻止內戰的爆發,但是由此產生了重大影響:第一,推遲了內戰的爆發時間。第二,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向國民黨和民主黨派人士以及社會各界宣傳了共產黨渴望盡快實現國內和平、民主的主張。第三,向全國人民表明了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誠意,戳穿了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