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易錯題及分析
易錯點一鴉片戰爭的根源是西方列強要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對這場戰爭勢在必行。虎門銷煙只是引發戰爭的導火線,把鴉片戰爭的責任強加在林則徐身上是不公平的。中國近代就是從虎門銷煙開始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這場運動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抗爭精神。
例題
學習了鴉片戰爭的歷史,小明與班上的同學對戰爭爆發的原因展開了討論。
小明:假如林則徐當年沒有禁煙就好了,那樣英國就沒有借口發動戰爭,戰爭就避免了。
小紅:我認為你的看法不正確。其實英國發動戰爭是早有預謀的,即使林則徐不禁煙,戰爭遲早也要發生。
你贊成誰的觀點?為什么?
錯因分析
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分清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然后做出判斷,同意誰的觀點,進而分析出,虎門銷煙只是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是表面原因,即使沒有林則徐禁煙,外國侵略中國也是必然要發生的,因為西方列強要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答案:同意小紅的觀點。答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易錯點二
《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與今天我國的招商引資,允許外國投資設廠不同,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從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國通過投資辦廠掠奪中國的資源,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后者是我國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民族經濟;從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國是主動的;從影響上看,前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造成了中國的貧窮與落后,后者發展了民族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例題
下列《馬關條約》中的哪一條規定,更有利于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
a.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d.增辟通商口岸
錯因分析
本題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割地,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的財政,大大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增辟通商口岸,便利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財富;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剝削廉價的勞動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更有利于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答案:c
易錯點三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三大不平等條約相同的條款都割地、賠款,不同的是:《南京條約》五口通商,協定關稅,《馬關條約》允許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拆毀大沽炮臺等。
例題:
下列情況可能出現在1848年的是( )
a.英國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員負責治理香港島
c.英商迫使清朝海關官員降低進出口貨物稅率
d.日本商人在蘇州、杭州開設工廠
錯因分析
這是對比分析型的選擇題,需在熟悉條約時間的基礎上,對各項內容進行對比,再找出1848年對應的規定。選項a是1860年《北京條約》的規定,d中開設工廠是1895年《馬關條約》的規定。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商在華進出口貨物交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因此選項b不是,c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