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第一學習主題 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
(共6課時)
第一課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并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爭“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鴉片戰爭•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敘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重點掌握兩大板塊、六個問題: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1.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3.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條約》:1.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2.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難點是怎樣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教法
1.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在學生充分議論的情況下,教師加以歸納指出: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為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采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后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閱讀卡,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再概括歸納:鴉片是一種用罌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鴉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癮,則使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這一目的徹底暴露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無恥和偽善,認識了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臟和血腥。馬克思曾引用英國史學家蒙哥馬利馬丁的話來痛斥鴉片貿易的罪惡:“鴉片貿易比奴隸貿易更殘酷,因為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還折磨他們的肉體。”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充實英國國庫。教師請學生閱讀動腦筋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加以歸納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造成哪幾方面的危害;給中華民族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3.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教師提出你將如何面對這因鴉片走私所帶來的嚴重局勢的問題。在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后,教師再歸納鴉片走私已嚴重危及清王朝的統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講清楚鴉片的危害,林則徐為何禁煙即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