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2
第13課 偉大的開端
教材內容: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習板塊的概述部分為我們講述了四個問題,分別是五四運動與中共誕生的時代背景、五四運動興起的標志與過程、中共誕生及歷史意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景。
本課題的主旨是“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一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開端意義的偉大歷史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篇章,改變了20世紀的中國命運。
一.課標要求
簡述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五四精神。
簡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簡述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
簡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
根據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出現和課外知識等,初步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提高史論結合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根據教師擬好的專題,分組選題,通過資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課堂上表達觀點、質疑解疑,增強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選取優秀的影視片斷或有代表性的圖片等資料,運用多媒體手段再現歷史畫面,增強感性認識。
通過課堂學習展示活動,掌握重點內容,培養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五四運動基本史實的學習和討論活動,幫助學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發其學習五四青年“徹底地不妥協”的愛國精神,學習他們站在時代的前列,不畏強權、勇于斗爭、敢于承擔歷史重任的優秀品質。
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等史實,初步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希望和光明,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與敬仰。
三。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本課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確定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啟發、引導為主,通過小組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探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教學媒體
多媒體
(三)課堂展示
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下面一個電影片斷:(放五四運動中學生游行示威和火燒趙家樓片段)。影片中反映的是1919年北京青年學生為反對北洋政府賣國妥協、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而進行的游行示威活動。被火燒掉的是時任交通總長的親日派曹汝霖的住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那么,巴黎和會是怎么回事?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為什么引起這么大的運動?學生為什么要火燒趙家樓?五四運動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義?這都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到的內容。
講授新課:
1.自主預習,初步建立知識結構
3.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
4.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
2.體驗探究,理解歷史知識
1.主持人開場白,宣布第13課學習展示活動開始。
2.請歷史教師發表祝辭。
3.宣讀展示活動的評委及注意事項。
(1)采用小組競賽評分制。
(2)競賽分小組專題學習匯報(15分)、小組歷史故事講述(15分)、小組質疑能力表現(15分)、自由競答(20分)、現場影評(20分)、暢談五四精神(15分)六部分。前兩部分和后兩部分每個小組每個項目推選一名學生代表匯報、講述、評價、暢談感受;第三部分每組派四名代表針對本課題學習提出問題,根據問題的內涵價值評分;第四部分采用搶答的形式,由主持人主持,搶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