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1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課程標準
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說出《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了解義和團反侵略斗爭的史實,對比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認識中華民族危機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學習、交流合作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動手設計“辛丑條約及影響”的知識表格
運用圖表,比較歷次侵華戰爭,得出中國正在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家侵略的史實。比較歷次戰爭簽訂的條約內容,得出中國人民遭受的災難越來越深重的史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八國聯軍的暴行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向清政府進行的又一次窮兇極惡的敲詐勒索;處于弱勢的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應勿忘國恥,以振興中華為己任。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八國聯軍侵華史實和《辛丑條約》的內容
難點:《辛丑條約》的影響,正確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四、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 知識構建
指導指導自讀課文,完成下列提綱:
時間:19xx年6—8月
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
第一階段:從19xx年6月發動戰爭到廊坊阻擊戰
八國聯軍 經過
侵華戰爭 第二階段:從19xx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結果:清政府戰敗,簽署《辛丑條約》
簽訂時間:19xx年9月
簽約國:清政府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等
《辛丑條約》 主要內容:白、館、禁、兵
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板塊 體驗歷史
復習提問:
1、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果是什么?
清政府戰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2、清政府為什么會戰?
清政府腐敗無能。
3、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從此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由此導入新課。
一、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媒體展示:《時局圖》(如右圖)
思考并回答:
1、《時局圖》反映了當時中國怎樣的社會狀況?
中國處于被列強宰割和瓜分的危機中。
2、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人民表現出怎樣的態度?
激起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義和團運動興起。
媒體展示:《義和團運動形勢圖》(如右圖)
讀圖,結合課文,思考并回答:
1、義和團運動首先興起于什么地方?其主體是哪些人?
山東、直隸等地,主要是農民、手工業者等。
2、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是什么?為什么提出這樣的口號?
扶清滅洋;因為民族危機的加深。
3、這一口號,可以看出義和團運動怎樣的性質?體現了什么?
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