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1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正面臨被列強的瓜分的危險。
2、清政府成為洋人的“守土官長”是在哪一部條約簽訂后?
《辛丑條約》簽訂后。
二、媒體展示材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學習、交流合作的能力)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是山東、河南、直隸一帶民間秘密組織。他們以散布傳單等形式進行反清活動。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外國傳教士的活動越來越猖狂,義和拳的斗爭矛頭開始指向帝國主義。1898年,義和拳首領趙三多在山東冠縣豎起“扶清滅洋”的大旗,揭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的序幕。19xx年夏,義和團的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慈禧太后見義和團一時難以“剿滅”,就改用“招撫”的辦法,企圖利用義和團懲治外國侵略者,同時利用外國侵略者削弱義和團。……(19xx年)8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軍斬殺義和團。義和團運動失敗了。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討論并回答問題:
1、說說義和團為什么會從“反清”轉向“扶清”?
首先,義和團沒能認清清政府的反動本質;其次,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2、如何看待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
扶清,表明義和團對清政府的認識不清;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重點,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但對洋人的一切采取仇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因為洋人有許多先進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種盲目排外的思想是極端的狹隘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剔其糟粕。
3、清政府對待義和團的態度由剿滅到招撫的目的是什么?你能用成語來概括嗎?
控制、利用,最后消滅義和團。借刀殺人、一箭雙雕。
4、義和團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三、通過列表比較,認識《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異同(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學習、交流合作的能力)
條約 國家 賠款 土地 其他 影響
南京條約 英國 200萬
銀元 割讓香港島 五口通商,協商進出口貨物稅款;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日本 1.5億兩 割讓中國臺灣、遼東半島、澎湖列島 通商在通商口岸設廠 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機
辛丑條約 列強 4.5億兩 —— 嚴禁,拆毀軍事防線,駐兵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請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1、近代中國為什么總擺脫不了挨打和失敗的命運?(目標: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原因)
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內鎮壓人民,對外妥協投降,政局動蕩,國家衰落;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的發展變化,使中國逐漸落后,……
2、在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中國人民不斷起來進行不屈的抗爭。這體現了中華民族怎樣的民族精神?
表現出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不屈不撓,勇于反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
3、從上述問題的思考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示?(目標: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探究學習、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學習民族英雄的堅貞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精神,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國家應該堅持改革開放,加強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使我們的國家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失敗是成功之母,應該從近代中國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這也正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