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1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執教人:灌南縣張店中學 孫 存 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等基礎知識。(2)結合課文、利用圖片、歷史資料等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總結康、梁的主要活動;通過討論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利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對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了解康有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完成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的互動探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和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以天下為已任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
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處理的方法:公車上書這一內容通過教師講述、出示公車上書的書影,由學生觀察思索來解決。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通過出示幻燈片,以表格形式呈現給學生,通過四個方面來理解記憶并為后面突破難點做下鋪墊。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變法內容的進步性和局限性,使學生能客觀地理解變法歷史意義,并在互動探究中通過學生討論得到解決。
教學方法
情境模擬法、探究法、圖片資料展示法等。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片、分析資料等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滲透點
通過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樹立科學正確的歷史觀。
教學資源
教材、課件、網站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也是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的歷史。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為維護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嚴重。此時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過哪些努力?其結果如何?
創設情境:假如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拯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
學生:回答的可能有多種,有的認為必須進行改革;有的認為要發展科學技術,走資本主義道路;有的認為必須進行革命等等。
教師:總結: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當時最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
教師出示:第7課 戊戌變法
2.師生對白,演繹歷史
教師: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1300多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這次事件史稱“公車上書”。
教師出示幻燈片──公車上書記(書影和第一頁)
學生:觀察、思索。
教師出示幻燈片──康有為、梁啟超。(了解: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后來又閱讀了大量外國書籍,了解到俄國和日本都靠變法迅速強盛起來,感到發現了醫治中國的靈丹妙藥,開始宣傳變法維新的道理。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聽康有為講俄國和日本如何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覺得很新鮮。于是他誠懇地拜康有為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