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1
課堂小結:
進入20世紀后,新世紀的曙光并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絲毫喜悅,相反,八國聯(lián)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古老的中華民族陷入災難的深淵,雖然有義和團和部分清軍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資本主義制度、清政府的腐敗等原因,這種弱勢中的反抗還是失敗了,清王朝成為洋人統(tǒng)治中國的代理人。中國怎樣才能不受外辱?當時的許多有識之士已開始在積極的搜尋救國之路。
五、鞏固練習
1、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2、《辛丑條約》的內容中,最能說明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的是( )
a、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地區(qū)
c、清政府嚴禁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嚴懲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
d、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
3、允許外國侵略者在北京駐兵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4、向列強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是( )
a、慈禧太后 b、李鴻章 c、左宗堂 d、光緒帝
5、在《辛丑條約》中劃定的使館界位于( )
a、北京東交民巷 b、北京西交民巷
c、上海東交民巷 d、北京西交民巷
第5課 畫地圖 講歷史
教材內容
歷史教科中的圖片很多,如果我們在講課時能合理運用、充分發(fā)掘,必然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左史右圖,充分說明了文字與圖片之間的關系,文字敘述說理,圖片使道理形象化,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密不可分。合理運用歷史地圖,能夠幫助學生極大地提高記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歷史地圖具有直觀和立體的作用,能幫助學生克服歷史學習中的時空轉換的困難。
學會繪制和利用地圖,是歷史學習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學生領悟“史地不分家”的道理,及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轉移,培養(yǎng)運用地圖分析歷史問題和表達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和讀圖、繪圖的技能,
活動目標
1、學習繪制“鴉片戰(zhàn)爭前清朝疆域圖”,了解繪制歷史地圖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
2、通過所繪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了解西方列強一步步入侵中國的基本狀況和近代中國領土疆域的大致變化情況,培養(yǎng)運用地圖信息分析、比較、歸納歷史問題和表達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
3、培養(yǎng)運用地圖分析歷史問題和表達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歷史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1、指導學生熟悉“鴉片戰(zhàn)爭前清朝疆域圖”、“鴉片戰(zhàn)爭英軍入侵路線圖”、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課文和地圖。
2、介紹繪制歷史地圖的主要方法:投影放大法、方格放大法、縮放放大法、摹映放大法。講明使用歷史地圖應注意的問題。
3、指導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閱自己需要的材料。
4、設計“學生活動評價表”,課前發(fā)放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