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1
教師:康、梁的這次上書,由于頑固派的阻撓沒有傳到皇帝手中,對清政府觸動也不大,但卻轟動了全國。從此,維新變法運動揭開了序幕。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變法運動的主要代表,他們為推動變法還進行了哪些大量活動?
學生:閱讀教材33頁第一段大字歸納要點: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維新派團體形成。
教師:這部分知識要點大家找得非常準確。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誰還能補充一些其他的資料?
學生補充:還創辦了《時務報》,各地組織了學會、學堂等等。
教師總結:康有為和梁啟超通過報刊、學會等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師:公車上書后康有為又三次上書光緒帝,指出形勢危機,惟一途徑就是變法。但頑固派大臣竭力阻撓,康有為與頑固派進行了論戰。
學生:閱讀教材33頁中間部分小字。
師生分析總結論戰的是議題:要不要變法(還有: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
教師出示幻燈片──康有為駁榮祿,榮祿生氣中途退場
教師:通過維新派與頑固派針鋒相對的論戰及榮祿的拂袖而去,可以說明維新人士的變法思想是符合當時中國歷史發展趨勢的,是進步的、愛國的。由于當時民族資產階級外受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壓迫,內受本國封建勢力的束縛,雖有反抗壓迫進行斗爭的要求但規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進行變法。
教師:出示材料:“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以為中國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發……瓜分豆剖,漸露機芽,恐懼國惶,不知死所。”“亂機遍伏,即無強敵之逼,揭竿斬木,也可憂危。”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師生分析總結:此材料道出當時中國面臨內憂(揭竿斬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為為中國所處的國際險境非常擔心,也為清政府的內政擔憂。言辭懇切,可以看出康有為維護清朝統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所以光緒帝被深深地感動了,于是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
教師出示幻燈片──光緒帝召見康有為
討論:光緒帝為什么支持變法?
學生1:鞏固封建統治,希望有所作為,不當亡國之君。
學生2:利用變法從慈禧手中奪回最高統治權。
學生3:也有愛國、保國、抵制外強的思想。
教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說出了光緒帝支持變法的原因,下面我們看看變法的具體措施:
出示幻燈片──光緒帝照片和百日維新內容
百日維新主要內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經濟方面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文化教育方面 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軍事方面 訓練新式軍隊等等。
根據變法的內容,師生共同分析:變法的進步性和變法的局限性:
教師出示幻燈片──變法的進步性和變法的局限性(主要有: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體制,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觸動封建頑固派的實權地位,沒有涉及議院、定憲法等政治主張,沒有采取維新派掌管軍隊的措施。以至于面對后來的政變陰謀束手待斃。)
教師:變法的結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