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全冊2
一。課標要求
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南昌起義。
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
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的有關史實,學習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過討論交流,回答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綜合歸納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通過識讀“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學習文圖結合、靈活處理學習材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拋頭顱、灑熱血,與國民黨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們不怕困難、敢于同敵人作斗爭、堅信必勝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三。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本節課教師主要以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授課過程為主,讓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根據現有的資料,盡可能運用掛圖、投影、地圖、歌曲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環環相扣,高潮迭起。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對學生在探究中出現的新亮點,教師及時給予鼓勵,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動腦動手、相互交流,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三)課堂展示
導入新課
[投影顯示]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同學們,上面這首詞是毛澤東同志為秋收起義而作。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被稱為一九二七年挽救中國革命的三大起義。這三次起義各有特色:最早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隊上了井岡山,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之道路;廣州起義最早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權。那么,這幾次起義的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下面一一學習,先從南昌起義開始。
講授新課
1.自主探究,初步建立知識結構
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和紅軍長征的開始
1.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2.紅軍長征的開始
二、遵義會議和長征的勝利
1.遵義會議 1935.1
2.長征的勝利
從江西、福建出發→渡過湘江→搶渡烏江,攻占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經甘肅到達陜北吳起鎮。
三、紅軍長征的意義(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
2.體驗探究,理解歷史知識
師: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共為什么要發動武裝起義?
(要求學生閱讀第一目第一段小字,然后回答問題)
生:(讀后回答)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將對革命者斬盡殺絕的政策,高舉起革命的大旗,進行武裝起義。
師:回答得真不錯。這說明當時進行武裝起義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示(油畫:《南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