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1
4.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教師指出,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決心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教師提問: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的禁煙引起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引用德國近代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的名言,指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由于這場戰爭是因鴉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馬克思說:“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就被稱為鴉片戰爭。
5.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讓學生閱讀課本回答,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以清政府戰敗的原因作為小討論的主題,讓學生有自主學習、自由發揮、自我表現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看鴉片戰爭示意圖,講述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一是攻廣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二是占香港、進吳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再歸納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失去了通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來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機遇,卻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結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戰爭中吃了敗仗。盡管中國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盡管有關天培這樣的愛國將土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敗的結局,腐敗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6.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讓學生閱讀《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看割讓香港島示意圖。引導學生將條約的主要內容歸納為割地、賠款、通商六個字。再與學生交流討論、分析,得出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論。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來侵略、反對本國封建主義的斗爭,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練一練
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
活動與探究
1.小討論: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惡行徑,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使中國舉世聞名的皇家宮苑付之一炬,主權進一步喪失,土地被強暴割占,以及在國難當頭的歲月里,農民起義軍反抗斗爭的歷史史實。
本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聽、看、議),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并透過現象看本質(即列強之所以肆無忌憚,如此囂張、放肆的根源所在)從中領會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斗爭的首指目標為什么是清政府(不徹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趕走“法蘭西”“英吉利”,明天還有新的“法蘭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第二次鴉片戰爭•重點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是一個重點,對這部分的內容學生只須掌握其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時間及發動戰爭的國家即可,但教師應抓住課文的標題,講述這次戰爭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關系,使課文內容上下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