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學案
5、關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下列組合不正確的是( )
a、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b、列寧—頒布1936年蘇聯新憲法
c、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d、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斯大林在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才輪到重工業••••••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著手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那就要失敗。”
材料2、毛澤東在評論蘇聯的工業化時說蘇聯“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歷史學家因而造成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
材料3、歷史學家評論蘇聯的工業化時說:“蘇聯工業化開始時,農民不但要交直接稅和間接稅,還得通過低價出售農產品和高價買進工業品的價格剪刀差的辦法,使資金從 農業流向工業••••••結果,使農業生產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請回答:
請回答:
(1)請問通常工業化按什么途徑進行?
(2)蘇聯的工業化是按什么途徑進行的?為什么會采取這樣的途徑?
(3)蘇聯采取的工業化途徑造成了什么問題?
(4)蘇聯的工業化過程為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了什么經驗教訓?
7、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開始了嶄新的探索,然而無論蘇俄,還是蘇聯,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的道路卻是曲折的,在二三十年代社會主義探索的道路上出現了兩次重大轉折,請分析這兩次轉折分別出現在哪位領導人時期,其具體內容分別是什么?
挑戰中考
列寧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表明他和布爾什維克黨開始從本國國情出發,對具有蘇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a、 發動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b、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 實施新經濟政策 d、創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七、史海拾貝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又稱“軍事共產主義”。蘇維埃俄國在國內戰爭時期實行的一種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1918年夏,協約國帝國主義與俄國國內的勢力聯合向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發起進攻,很快占領了蘇俄大約3/4的國土,致使國內最重要的糧食和燃料來源被切斷,40%的工廠因缺乏燃料而停工、停產,交通運輸幾近癱瘓,人民忍饑挨餓,蘇維埃政權抵御侵略的物質后盾極其匱乏、脆弱,形勢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蘇維埃政府決定把國內一切工作都納入戰時軌道,制定并實施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其基本內容有:①國內貿易國有化.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員會頒布了《關于組織一切產品,個人消費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應》的法令.規定:一切食品,個人消費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國家和合作社組織供應,取代私商.國家繼糧食壟斷制之后,這時開始對糖,茶,鹽,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實行國家壟斷.②余糧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員會頒布了《關于國家在出產谷物的省份征糧辦法》的命令,在全國各地實行了谷物和飼料的余糧收集制.征收數額由糧食部根據收成情況規定,原則是富裕農民多征,中農少征,貧農不征.不按期完成的,其儲糧一經發現,當即沒收.③產品配給制.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一度稱消費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居民的需要.1920年開始逐漸改為免費供應,使工資實物化,貨幣工資失去實際意義.④勞動義務制.要求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參加勞動,并強迫剝削階級分子參加體力勞動.強制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會工作,而不論其擔任何種經常性工作.⑤全部工業國有化.大工業國有化是內戰前就開始的,1918年6月正式頒布法令,加快了國有化速度.1920年11月29日,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決定,將擁有機械動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沒有機械動力,工人超過10人的私營企業,全部收歸國有."戰時共產主義"是蘇維埃政權迫于戰爭和經濟嚴重困難而實行的政策,它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必經階段.但在當時條件下,它保證了軍民的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對于擊敗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白衛軍起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