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與反抗》教案(精選3篇)
《侵略與反抗》教案 篇1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教案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占領北京后,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其中《璦琿條約》是割占我國領土最多的條約。
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領土
時 間 不平等條約名稱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
1858年 中俄《璦輝條約》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
1860
1864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
19世紀80年代 《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五個勘界議定書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千米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擊洋槍隊,具有反帝斗爭的性質。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p12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后,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南京條約》與《馬關條約》的比較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割香港島給英國 割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款2100萬元 賠款白銀2億兩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英進出口貨物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9、19xx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19xx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1
10、單元小結: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xx年《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條約內容分別見課本)
時間 不平等條約 影響
鴉片戰爭 1840-1842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被列強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 《辛丑條約》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侵略與反抗》教案 篇2
第1課 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直接原因):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虎門銷煙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4)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5)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領導人:洪秀全 起義地點:廣西桂平金田村
軍隊;太平軍 政權名稱;太平天國 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6)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第3課 收復x疆
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x疆的陰謀,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x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x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x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遼東戰役中:日軍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中國臺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增辟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xx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xx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占天津,隨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xx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侵略與反抗》教案 篇3
問題探究是培養學生歸納知識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問題設計的合理、有效、有層次是至關重要的。我在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單元時是這樣處理的:
師: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者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民從此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列強對我們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侵略活動?讓我們記住這血海深仇。
生:列強發動的侵略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英俄和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師:其中有幾次侵略戰爭?
生:四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師:“一仆二主”指的是哪件事?
生:英俄操縱阿古柏侵略新疆。
師:戰爭給清政府帶來了什么后果?你能說出三個有名的條約嗎?生1:從1840年至19xx年,西方列強通過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從封建社會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生2:《南京條約》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生3: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很多條約。從1858年開始,掠奪了中國西北和東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
師:西方列強不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而且在中國犯下了數不清的滔天罪行。
生1:火燒圓明園。能搶的搶,拿不走的就燒,掩蓋劫掠的罪行。
生2:向中國輸入鴉片,蠶食吸食者的體質,使白銀大量外流,官兵腐敗戰斗力削弱。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生3: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生4:俄國制造的海蘭泡大慘案。
生5:如八國聯軍侵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另人發指。
(運用多媒體展示焚毀前后圓明園的圖片。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結合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話進行材料分析,培養對列強的痛恨之情和對自尊自強的民族情感)。
師: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自從侵略者來的那一天起,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就舉起了愛國主義的旗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血筑中華的例子舉不勝數。
生1:林則徐虎門硝煙禁煙運動,把所有鴉片焚于大火之中,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是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放視頻林則徐虎門硝煙,做材料題,充分認識歷史人物及品質)。
生2:左宗棠為了表示收復新疆的決心,所到之處都抬著口棺材,誓與新疆共存亡。
生3:黃海大戰中鄧世昌在定遠艦中炮要沉時,毅然命令向敵艦撞去,當艦中魚雷落入水中,面對救生圈和愛犬有生還的希望時,毅然選擇了與將士共存亡,壯中國海軍的聲威。真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
師:除了剛才我們說得三位再加上關天培課本上共有四位民族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們哪些精神品質?
生:愛國、堅貞不屈、誓死如歸、大義凜然、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堅決反侵略。。。。。。
師:在反侵略的斗爭中,中國人民頑強抵抗,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請你說說兩次農民運動的情況。
生:天平天國運動李秀成率領再浙江慈禧的一次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兒。
義和團運動把矛頭指向帝國主義,在廊坊狙擊八國兩軍取得勝利。
師:兩次農民運動有何不同?
生1:都反侵略。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生2:性質目的不同。天平天國運動是反封建的農民運動,目的是推翻清政府;而義和團運動是反帝愛國運動,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把矛頭指向帝國主義。
師:中國人民的反抗,有沒有改變中國屢次被侵略的命運?為什么?現在讓我們沉思過去,總結失敗的原因。
生1: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內鎮壓人民的反抗,對外妥協投降,使清朝政局動蕩,國家日趨衰落。
生2:軍備海防松弛,戰斗力弱;而列強用的卻是洋槍大炮。大刀長矛不能與之抗衡。
生3:清政府的閉關政策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交流,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師:說得好。面向未來,我們從中應吸取什么教訓?有何感悟與啟示呢?
生1:落后就要挨打。
生2:清政府閉關鎖國使我們落后,現在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多吸取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富國強兵,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生3:我們要學習林則徐、關天培、鄧世昌等民族英雄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生4:我們要發奮讀書,將來保衛祖國。
師:說得真好。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被列請欺凌壓榨了一個多世紀,面對侵略中國人民奮起抗爭,奮發圖強,前赴后繼,歷盡艱辛,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運動,從鴉片戰爭到反抗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從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直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立新中國,無數先驅者的奮斗和流血犧牲,終于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我們要牢記落后挨打的歷史,振興民族精神。應該充分認識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才能報效祖國。
課堂反思:
本單元為綜合課,雖時間、事件、人物多,一節課容量較大,但問題設計注重了精練、合理、有價值,環環相扣;注意了重難點知識的提煉、整合、梳理和建構。簡單的問題直接提問、復雜的問題合作探究,做到史論結合、以知育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的基礎上延伸知識、進行創新,并能把歷史與現實結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整體效果還不錯。如四個板塊遷移:血海深仇、血筑中華、沉思過去、面向未來;內容歸納精練:五次侵略、四次戰爭、三個條約、數次罪行、四位英雄、兩次農民運動等設計合理,層次分明,非常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