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地位變了(精選2篇)
商人的地位變了 篇1
第二課時
課程標準
4—3 列舉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明它(他)們在社會變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
教學目標
1分析富格爾家族來說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2了解伊麗莎白女王的利商政策,理解利商政策的影響。
3了解貴族沒落的情況。
4理解新的社會階層的誕生:手工工場主和手工工場工人。
結構分析
從商人的經營地位、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貴族經濟地位的變化以及農民角色的轉變,描述了工商業的興起改變了國家的經濟政策、階級結構和階級關系。說明了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社會變革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社會階層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溫故上一節我們學習的手工工場的產生、作用。提問:手工工場出現以后,當時社會有哪些變化?
二、新課
1、活動:(將全班學生分成三部分,分別代表商人、貴族、農民;閱讀教材、小組合作分析自己所代表的階層發生的變化,進行全班交流。)
2、探究:從富格爾的信中你讀出了什么?
(商人的經濟實力非常強大,地位顯赫,他們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
3、探究:找出伊利莎白女王采取的利商政策。提問:假如你是當時英國一位商人,你對女王的措施抱何種態度,為什么?
(利商政策不僅有利于商人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更使商人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你覺得你們地位的改變對社會發展有作用嗎?
(商人地位的變化,可以促進整個社會對商業的重視,在商業發展的基礎上,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4、活動:指導學生看閱讀卡“沒落的貴族”,說說貴族階層發生的變化。
5、拓展:哥倫布和莎士比亞都生活在15、16世紀的歐洲,他們關于金錢,都發表過自己的觀點:
哥倫布: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的所需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
莎士比亞:金子!閃閃發光的金子!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詛咒的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癲癇病的人為眾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會使身染惡瘡的人見了嘔吐,有了這東西也會恢復三春的嬌艷。
看過兩個人的話后,請大家思考以下問題:
§ 哥倫布和莎士比亞對金子的態度是一樣的嗎?是褒還是貶?
§ 你認為“金子”在那個社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那個社會,從國家到個人,都追求“金子”,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6、三、小結:(聯系上節課所學的知識)
三、探究分析
1、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生產力變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2、商人的地位變了: 生產關系變化 作坊主——富商——(資產階級)
失地農民——雇傭工人——(工人階級)
3、活動:閱讀民謠,從這個民謠中,你能感受到社會發生了什么變化?
(商人地位高,經濟實力強;工人創財富,生活苦不堪;早晚有一日,要把身來翻!)
4、探究:手工工場出現后,為什么有這么多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變革)
5、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隨著手工工場的出現以及工商業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兩個新的階層:經營手工工場的商人與手工工場工人,改變了兩個舊的階層:貴族與農民
四、板書設計: 作坊主——富商——(資產階級)
失地農民——雇傭工人——(工人階級)
五、布置作業:
1.作業本第1-4頁的第6、8、10、11、12、16題。
2.課堂上做第12、16題并作講解。
六、課后反思:
商人的地位變了 篇2
初中政治《商人的地位變了》教學設計
一、 課程標準:
4-3 列舉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明它(他)們在社會變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把握商人的經營方式、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的變化和貴族走向沒落情況以及農民角色的轉變,理解手工工場的出現、工商業的興起改變了國家的經濟政策、階級結構和階級關系,從中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社會變革的基本歷史發展規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分析等活動,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到工業文明取代農耕文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才能不被淘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獲得積極、合作的情感學習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早期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產生)。
教學難點:14-16世紀西歐國家一系列社會變革的背后是手工工場的形成和發展的推動,即生產力的發展決定了社會的變革這一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四、教學設計
在教學中,為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圍繞上述構想,我的設計如下:
課堂步驟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德國16世紀最大的富商家族——富格爾家族的發展史。
通過故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奔主題——《商人的地位變了》。
。
白手起家
材料一:14 世紀中期在德國南部的奧格斯堡鄉村有一位普通的市民叫約翰內斯·富格爾的亞麻紡織工,經過大半輩子的辛苦終于有了自己的亞麻紡織作坊。他必須從離家很遠的市場上買來亞麻原材料,自己紡線織布,再拿到市場上去賣掉。工作辛苦有時候忙的時候家里人都要幫忙。
問:富格爾家依靠什么生存?
材料二:兒子約翰內斯繼承了父親的作坊,并將之擴大經營,他只負責組織生產和銷售亞麻織物,成為了一個亞麻織物販子。
問:兒子把作坊擴大成了什么?經營方式發生了怎樣變化?
通過富格爾家族兩代人的創業引出商人在經營方式上的變化:手工工場主——手工工場主和商人的雙重身份。
同時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家族騰飛
材料三:家族的第三代安德雷斯買到一個貴族封號然后退出了商界,由弟弟雅各布經營。他在羊毛紡織和亞麻紡織之外又增加了棉紡織業,在威尼斯購買埃及原棉,運回奧格斯堡自己的工場加工制造,另外還從事絲綢、皮貨、香料、西班牙檸檬、武器、彈藥等多種貿易。
問:家族的經濟實力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
通過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的經營帶來了家族事業的騰飛的材料,得出結論:經濟實力大大超過王公貴族。同時提高分析歸納的能力。
金融家的誕生
材料四:家族的第四代雅各布·富格爾第二利用家族的財富將銀行開到了羅馬、克拉科夫、里斯本等,還貸款給了哈布斯堡王朝菲利普二世以維持帝國花銷。至1562年,單是以前貸款的利息就必須支付143萬杜卡特,占該年預算的1/4以上。1563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欠富格爾銀行的債務達4 445 135佛羅林,1574—1617年之間,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一支也向富格爾銀行借款達615 000佛羅林。在無力償還巨額貸款,王室采取了極端的變法——宣布破產:1557年、1575、1576、1607、1627、1647年宣布財政破產。
問:當商人的經濟地位上升時,王公貴族們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通過商人與貴族之間的對比得出貴族走向沒落,一些貴族開始經營工商業,對比分析能力也得到鍛煉。
寫信催款小組合作
富格爾把家族的財富貸款給國王,可是國王沒有按期還款,請你寫封信給國王,把借款還回來。
按照四人小組合作,寫一封催款信,全班交流。
然后課件展示富格爾寫給國王的信,問:富格爾用什么口吻寫信?反映了商人地位在哪方面的變化?
通過活動一方面體驗到商人政治地位的變化,綜合商人三個方面的變化突破重點之一——商人形成早期資產階級。另一方面也通過小組合作的活動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
“慈善家”
材料四:展示圖片富格之家
說明:富格爾家族將三分之一的財富用于購買地產。大量失去土地破產的農民涌入富格爾的各種工場,成為工人,很多人沒有自己的住房。15XX年雅各布決定修建一座住宅供身體殘疾、缺衣少食,但仍勤奮工作的奧格斯堡市民居住,這就是今天仍存在的“富格之家”。經過23年的建設,到1539年共修建67幢,可供106戶人家居住。“富格之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福利社區,因為它幾乎是免費讓窮人居住,為尊重居住者的尊嚴,每年僅收取1古爾盾的房租。
討論:富格爾的工場里是誰在進行生產活動、創造財富?他們是由什么轉變而來的?富格爾是是真的慈善家嗎?
根據圖片和說明討論中得出破產的農民成為雇傭工人,突破重點之二——早期的工人階級的產生。透過歷史現象看到歷史本質,工人階級創造財富卻生活困苦的這種反差為日后學習工人階級革命奠定基礎。
賬本的變化
展示富格爾家族賬本:家族第一代賬本中發現有很多各種名目的稅收;家族第四代賬本中稅收逐漸減少。
探討:這是為什么?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通過稅收的減少分析到這一時期西歐君主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推行了重商主義政策,滲透出工業文明最終將取代農耕文明,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不被淘汰,突破難點并且達成情感目標。
小結
問:富格爾家族發展史反映了出了哪些變化?(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角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最后通過問題法總結本節課知識點,加深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