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精選2篇)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 篇1
重點: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難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對戰略反攻和戰略決戰情況略作回顧,向學生提問:“進入1949年,戰爭的進程對國共兩黨的影響如何?”讓學生明確中共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已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一、將革命進行到底
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有關視頻資料或自己補充說明的方式,向學生介紹三大戰役后的國內局勢:蔣介石集團軍事敗局已定,企圖再次欺騙群眾,假意和談,重拾軍備。美國政府重新審查自己的對華政策,采取了支持桂系李宗仁取代蔣介石,由李宗仁出面同共產黨和談,企圖劃江而治。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1949年新年獻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后又提出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戳穿了國民黨假和談的陰謀。圍繞“和談”展開的斗爭,說明共產黨善于把握時局,具有爭取革命徹底勝利這一關鍵環節的革命膽略和魄力。
講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時,教師可以利用有關記錄片或課文,引導學生從毛澤東的報告內容出發,分析工作重心轉移的條件和目的,認識七屆二中全會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論上作了準備。
講述北平和平談判時,教師可以演示相關歷史圖片,結合國共爭取“和平”的方針和斗爭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蔣介石的“引退”,李宗仁和談的目的,中共的主張。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談判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其假和談的騙局徹底暴露,美蔣反動勢力“守江謀和”的圖謀終成泡影,這充分說明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虛偽性。
講述渡江戰役和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時,教師可利用記錄片或有關歷史圖片,指導學生學習。
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的倒行逆施,并歸納這些行為產生的惡果。教師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利用相關歷史圖片進行總結。再針對總結出了的導致國民黨戰場失敗的原因,分析中共會在戰場上迅速取勝的原因。經過國民黨迅速敗亡的原因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得民心,得天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認識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立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從中國新民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中,堅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國一定會強盛。
小結
結合板書作小結。結合教材上毛澤東七屆二中全會報告的內容節選,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革命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保持黨的優良傳統,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為學習新中國成立后內容作鋪墊。
板書設計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將革命進行到底”
1.國共爭取“和平”的不同方針
2.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3.北平談判及國民黨假和談陰謀被揭穿
4.渡江戰役及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
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勝的原因
1.國民黨反動統治
政治孤立
軍事演敗
統治腐敗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理論指導
人民軍隊
統一戰線
人民支持
3.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美帝國主義支持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轉戰陜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史實,使學生感知和平民主來之不易,增強學生維護和平民主的自覺性,并增強對黨的熱愛之情。
通過感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解放軍為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歷盡艱辛、英勇作戰、不畏犧牲的精神,使學生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是重慶談判,挺進大別山;三大戰役及其戰果和意義。渡江戰役和南京的解放。
難點是挺進大別山對于在兵力和武器裝備等方面占有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迅速失敗的原因的認識。
教學與方法
教法:講述法、談話法。
學法:討論與探究。
教學過程:教師: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些勝利對世界和中國的政治局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那么,中國的政局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國歷史的走向將會怎樣發展呢?我們今天就學習這部分內容。由于是復習課,所以首先大家根據大屏幕的問題進行自學。
自學指導:
1、學生觀察102頁插圖《美國軍用飛機空運國民黨軍隊到內戰前線》,思考回答:
a.這幅圖反映的歷史事實是什么?
b.美國的目的是什么?
2、“萬急,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各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近切懸盼這至。”
從字面看,蔣介石“誠心誠意”,“以國家利益為重”實際上真是這樣嗎?
自學指導:3、既然阻止不了內戰的爆發,毛澤東為什么還要赴重慶談判?結果如何?
4、課本104頁《毛澤東領導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轉戰陜北》圖,思考:面對國民黨的瘋狂進攻,中共中央和解放軍如何應對?
5、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
教師點撥:
1、反映的歷史事實是:抗戰勝利后,在蔣介石的要求下,美國幫助蔣介石運兵,準備進攻解放區。
美國的目的是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2、蔣介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贏得內戰的準備時間,也為了制造輿論來欺騙人民。
3、中國共產黨一貫代表人民的愿望,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蔣介石,毛澤東冒風險赴重慶談判,在談判桌上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較量,最終達成了有利于人民的“雙十協定”,使我黨在政治上獲得了極大的主動。
4、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賀龍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進行多次戰役,粉碎敵人進攻。
5、一、中共中央的英明決策
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
三、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
知識整理環節:
抗戰勝利后中國各方態度:國民黨:美國支持扶蔣反共繼續獨裁統治
共產黨: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和平民主
人民厭倦戰爭,渴望和平
介紹本節課的知識體系:重慶談判 蔣介石準備內戰
進攻中原解放 蔣介石發動內戰
進攻陜甘寧解放區 蔣介石重點進攻
挺進大別山 戰略反攻開始
戰略決戰 三大戰役
渡江戰役 戰略決勝
一、 重慶談判:1945年毛澤東在周恩來的陪同下參加重慶談判,即《雙十協定》,
背景:美國扶蔣反共,蔣介石準備內戰。
電邀原因:爭取時間,欺騙人民。
赴談原因:爭取和平,戳穿陰謀。
談判結果:和平建國,“雙十協定”。
二、轉戰陜北
1、1946年6月將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2、1947年國民黨進攻陜甘寧解放區。彭德懷、賀龍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戰勝了敵人,采用“蘑菇戰術”戰勝了敵人。
三、挺進大別山
目的:兩翼牽制 三軍配合
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四、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利用大屏幕,簡要介紹。
遼沈戰役:東北全境解放
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平津戰役:解放華北全境
五、渡江戰役:戰略決勝
搶答檢驗環節:
選擇題:
1、1945年,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目的是 ( d )
a、討論停戰問題 b、討論成立聯合政府
c、籌備政治協商會議 d、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
2、標志全面內戰爆發的事件 ( b )
a.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
b.國民黨軍隊發動對中原解放區的進攻
c.國民黨軍隊進攻陜甘寧解放區
d.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
3、率部千里躍進,挺進大別山的領導人是 ( b )
a.毛澤東、周恩來 b.劉伯承、鄧小平
c.彭德懷、賀龍 d.朱德、陳毅
問答:1、三大戰役勝利的意義( )
2、重慶談判蔣介石和中共的的目的( )
3、人民軍隊什么時候轉入反攻的( )
4、全面內戰爆發是在國民黨進攻( )
5、排列三大戰役發生的順序、從北到南分別是( )
6、你認為蔣介石敗退中國臺灣的最主要原因( )
7、你知道xx年是渡江戰役多少周年?( )
中考考點剖析:
1、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答、他們是分別從不同角度認識這個問題的。
女同學說對了一個方面: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作用相當大。
男同學說對了另一方面:解放軍其他各戰場同時也轉入進攻,解放戰爭進入了新階段。
綜上所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人戰略進攻的開始。
2、為什么說淮海戰役是由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答: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一、 人民群眾踴躍參軍,支援解放戰爭,使人民解放軍獲得深厚的兵源。
二 、人民群眾組織民兵,保衛后方。
三 、 人民群眾大力支前。
這就能保證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
3、閱讀下面毛澤東在1949年5月寫的一首七律詩:
4、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教師分析、學生記錄)
課后思考:為什么黨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
課堂小結:三大戰役大決戰,殲敵一百五十多萬;
百萬雄師過大江,蔣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戰爭留遺憾,蔣匪殘余逃中國臺灣。
結束語: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其實也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勝利。民主革命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也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作為中學生朋友,只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棟梁之材。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