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骨密質致密而堅硬,在長骨中,骨密質大部分集中在內干部分,抗壓很強;骨松質則分布在長骨兩端的部分,結構疏松,呈蜂窩狀,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
長骨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質的空隙里都有骨髓。幼年時期的骨髓呈紅色,具有造血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變成黃骨髓,就失去了造血功能。當人失血過多時,黃骨髓能夠再轉變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但骨松質中的骨髓始終是紅骨髓,終生具有造血功能。
【小結】
本課收獲略 分清骨與骨骼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很是抽象,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做,在做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獲取知識。 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而不是看書去獲得。
【教學后記】
課 題 第16章 第1節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骨連結的形式。
2.通過觀察說明關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說出人體主要的骨骼肌及骨骼肌的結構和收縮特性。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關節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人體主要的骨骼肌的名稱和位置。
教學難點 關節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教法設計及
學法指導 觀察 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
課前準備 教 師 課件編號:014
學 生 無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備 注
【引入】展示cai:人的運動
【提問】以上人為什么能運動自如?
【新授】
【觀察】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總結。 【布置】觀察關節
【布置】觀察骨骼肌 【布置】體驗:骨骼肌群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 【小結】略【布置作業】p41—42 【回答】
人之所以能運動自如,是因為人體的骨骼是由許多塊小骨組成的,通過不同形式連結在一起。【總結】
不活動的連結
骨連結 半活動的連結
活動的連結(關節)關節:兩骨間活動的連結。 【觀察并總結】在教師引導下進行
關節囊
關節的結構 關節頭
關節窩
關節腔 【觀察并總結】在教師引導下進行
人體大約有600塊骨骼肌。 頭頸肌:額肌、胸鎖乳突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