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第十六章 運動與行為
第1節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1
【教材分析】:
對于人和動物來說,許多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所以本章內容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的后面。內容上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動物的運動突出人的支持和運動。人體的支持與運動離不開人體的運動系統,動物的行為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主要突出動物和為與動物的生存和發展的關系。編排上以問題探究為主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討論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可以對照自己的身體,認識人體骨骼和骨骼肌,從而認識了解人的骨、骨連接、骨骼肌分兵形態特點和功能、骨的結構和成分。明白長骨的結構特點是與其運動功能相適應的。觀察和體驗關節在運動中的作用,了解體育鍛煉對人體運動功能的影響。從生活經驗出發,認識了解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行為的特點以及對動物本身的意義。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描述人體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長骨和關節的結構以及進行有關骨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關節的結構特點,骨骼肌的結構特性。
教學難點:人體運動如何產生。
教學方法:引導自學、探討法
教學準備:關節、骨骼肌的圖片模型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師:板書“肘”,認識肘。請學生一起來做一個屈肘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在哪個系統的指揮下,由人體的哪些部分參與完成的?(提示:屈肘的動力是由于哪個器官的收縮?使什么繞著什么活動而形成的?)
問:神經系統 骨骼肌 骨 關節
師:指出這個動作中起杠桿作用的骨,支點是肘關節,動力來源于骨骼骨的收縮,指揮是神經系統。指出骨骼肌、骨連結、骨組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人體的許多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和舒張,牽動所附著的骨產生動作。運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產生運動。問:如果不小心發生了骨折或肌肉拉傷、癱瘓的情況,還能進行正常的運動嗎?能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嗎?這體現了它的什么功能?(支持)板書:人體的支持與運動——運動系統。
[新課]
一、骨骼
師:人體的骨有206塊,指出骨、骨連結合稱為骨骼。
問:骨與骨骼有什么區別?
生:骨是單塊的骨,骨骼是由多塊骨通過骨連結組成的。(骨骼可以是整個人體骨骼,也可以骨骼的某一部分,如上肢骨骼、軀干骨骼。)
師: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通過骨連結構成的。
1.觀察人體的骨骼組成:
觀察圖片,對照自己的身體,認識人體骨骼的組成。
問:看看人體骨骼可分為哪幾大部分?每一部分包括哪些骨?
生:對照身體,讀圖認圖。
生:指著骨骼模型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