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問:頭骨的各塊骨只有一塊下頜骨能活動,其余不能活動,各塊頭骨圍成了一個空腔(顱腔),顱腔有什么重要器官?2、軀干骨中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它們圍成了什么腔,腔里有哪些重要器官?那么人體的骨骼除了有運動、支持功能還有什么功能呢?
生:保護
師:指導閱讀:p60頁,diy探究自己的足印。問,足部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生:在人的骨骼中,足部的一些骨和足底的韌帶、肌肉共同構成了一下向上彎曲的弓狀結構——足弓。
問:人的行走方式?
生:直立行走。
問:足弓對于直立行走有什么生理意義呢?(提示:趙州橋)
生:體重全部由雙足承受,足弓與承受直立行走的全身重量相適應。
師:補充,足弓還有利于增加直立行走的穩定性與平衡性,同時避免足底的神經和血管受到壓迫。
師:指出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的功能缺陷:長時間行走易疲倦,血管與神經受到壓迫,易痛。
問:骨骼上你還能找出哪些是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提示1、觀察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明顯區別?)
生: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
(提示1:觀察脊柱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生:側面有彎曲
師:指出人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小結與直立行走適應的特點: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足弓,下肢骨粗壯。
[過渡]
生:閱讀小資料。人體的骨骼非常堅固,卻很輕,只占全身重量的14%,全身的肌肉重量一般要占體重的35%~40%。
師:那么人體的骨為什么輕而堅固呢?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與之相適應的特點?下面我們以長骨為例,研究骨的結構。
2.觀察長骨的結構。
(播放觀察錄象)
取一塊新鮮的豬的長骨(如股骨)用鋸子把它縱向鋸開,從外向內依次觀察。
1)用解剖刀從骨的表面剝離出一層膜, 這是骨膜。用鑷子拉一拉骨膜,感覺骨膜堅韌——堅韌的結締組織膜,觀察骨膜的顏色——紅色,里面有血管(營養作用),還有神經(使骨能接受中樞傳來的興奮,有感覺功能等)。
2)觀察骨松質與骨密質。注意兩種骨質的分布部位(骨密質——骨干,骨松質——長骨的兩端)。骨質的形態結構、硬度、承受壓力方面有什么不同?(骨密質—致密而堅硬,抗壓力很強;骨松質——結構疏松,呈蜂窩狀,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
3)觀察骨髓時分布在什么部位?是什么顏色?這兩種顏色的骨髓誰有造血功能?
4)用解剖刀除去中央一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骨髓腔,說明長骨是什么形狀?(管狀)
師:對照圖片,總結歸納長骨的結構。
討論1:長骨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討論2:人的骨骼系統為什么輕而牢固?這樣的結構對于骨的支持功能有什么意義?(因為骨是中空管狀結構,使骨既輕而堅固。與運動支持功能相適應的)
討論3:骨能不能長長和長粗?骨折以后骨能不能重新愈合?為什么?
生:思考閱讀信息庫回答。(骨端軟骨層在兒童少年時不斷產生骨組織,使骨長長;骨膜中成骨細胞不斷產生骨質使骨長粗)
[過渡]:
骨不但輕而堅固,而且有一定的彈性。兒童骨的彈性與老年人相比,誰彈性大?老年人的骨彈性小,容易發生骨折?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