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設計
類型:教學設計
學科:生物
學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
課題: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第一課時 植物的分類
一、教材分析:
生物分類的內容抽象難懂,老師講起來費力、學生也不易懂。但本節的課標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既是嘗試,就意味著不需要完全掌握。因此,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統地介紹生物分類的方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認識生物分類的方法,從而輕松列舉出植物的主要類群。
本節知識的基礎位置: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而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首先必須了解各種生物,認識生物的主要類群;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因此,本節知識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嘗試根據植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2、列舉植物的主要類群。
(二)、情感目標:
1、 通過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方法;
2、 初步體會分類在生物科學與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3、利用分組探究活動,在組內互相幫助、體驗與人合作學習;
4、鍛煉總結歸納、得出結論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說出植物分類的基本方法;
2、列舉植物的主要類群。
四、教學難點:
嘗試根據植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策略:利用多媒體演示、交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通過探究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對七年級上冊書中涉及到的部分內容,相信部分學生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遺忘,這樣會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討論進行分類活動,我在cai課件中把討論探究過程中涉及到的幾個知識點(如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區別,網狀葉脈與平行葉脈特點)介紹給學生,然后啟發、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進行組內合作學習、分析、討論、交流。
(二)、課前準備:預習、調查生活中分類應用的例子,以及利用互聯網查閱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制作cai課件。
(三)、教學步驟:
課前游戲活動引入:找缺失撲克牌了解身邊的分類現象舊知識回顧: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分組討論探究: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交流評價引導分析完成討論題鞏固活動小結:分類依據練習總結拓展:關注身邊分類的應用。
教學步驟 內容 學生活動
一、導 入 1. 游戲:查找缺失的撲克牌;
2. 舉例說明身邊的分類現象;
3. 也來當一回分類學家,分類植物。 通過游戲活動了解分類的好處以及身邊的分類現象。
二、分類活動 1.知識準備:七年級上冊學過的植物類群以及種子結構和葉脈的有關知識。(課件展示)
2.認真觀察,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
3.交流評價探究結果(你的分類依據是什么?)
4.引導分析,完成討論問題1-5:
①六種植物分別屬于哪類植物?
②各類植物是否屬于同一分類等級?
③有種子植物可分哪些類群?
④無種子植物可分哪些類群?
⑤能把六種植物所屬類群按順序排列? 回顧舊知識,為植物分類活動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