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通用4篇)
《水中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說出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說出水生動物常見種類和主要結(jié)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4.歸納出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5.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變化情況。
重點和難點
重點: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難點: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cai課件(展示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各種動物類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魚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增強直觀性);魚缸、金魚、氣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針線、鋼尺等、魚鰓結(jié)構掛圖。
2、學生:預習探究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擬實驗;查找出水體環(huán)境的惡化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nèi)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動物的多樣性
歸納總結(jié)出:
1、動物種類的多樣性;
2、動物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性;
3、動物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一、常見的水中動物——魚
1、游泳:
(1)體型呈梭形、鱗片;
(2)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3)鰭:鰭是運動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2、呼吸:
(1)鰓是呼吸器官。
(2)鰓的結(jié)構。
魚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二、其他水生動物
1、腔腸動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們結(jié)構簡單、有口無肛門。
2、軟體動物:烏賊、章魚、扇貝、河蚌等。它們身體柔軟,靠貝殼保護身體。
3、甲殼動物:如蝦類、蟹類。它們體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鯨、海豹、龜、鱉等。
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認同保護水域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每人說出一種熟悉的動物。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著根據(jù)有無脊椎或生活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這些動物找個家,將結(jié)果填寫在書中的表格里。
學生根據(jù)書中的表格進行舉例并填表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jié)并會報總結(jié)結(jié)果。
1、四人一組,根據(jù)實驗報告提綱,進行實驗:觀察魚缸里魚的體型、鱗片及運動時鰭的作用,相互交流,質(zhì)疑答疑,作好記錄。
2、認真觀察錄像,分析理解魚類的活動。
3、根據(jù)探究問題,在老師指導下,四人一組進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實驗,通過探究、交流、反思,歸納整理,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
4.利用cai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魚鰭的作用。
5、四人一組,根據(jù)實驗提綱,仔細觀察魚缸里金魚的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的動作;用放大鏡對照鰓的結(jié)構放大觀察魚的鰓絲。通過相互交流,歸納整理,得出魚在水中呼吸的原理。
6、四人一組,根據(jù)實驗和錄像總結(jié)出魚類的共同特點。
7、四人一組,根據(jù)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歸納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結(jié)論。
觀察各種動物標本,并根據(jù)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學生根據(jù)錄像內(nèi)容和問題,表述各自的觀點,達成共識,保護水域環(huán)境非常重要。 創(chuàng)設情景(cai媒體播放),帶領學生進入那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讓學生每人說出一種熟悉的動物(不能重復)。然后,組織學生根據(jù)有無脊椎或生活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他們找個家。
利用錄像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jié)。
播放錄像奇妙的海底世界。質(zhì)疑:魚為什么能適于在水中生活? 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錄像,分析問題,表述交流,得出結(jié)論。
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通過探究,得出結(jié)論。
質(zhì)疑:人為什么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觀察提綱,組織學生進行實驗,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同時,給于學生適當?shù)膸椭⒅笇В罱K得出結(jié)論。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分析魚類的共同特征。通過相互交流,得出結(jié)論。
質(zhì)疑:除了魚外,你還知道哪些水生動物?組織學生自主看書,觀察標本并相互交流。對存在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拔、指導下,完成答疑、解惑。
質(zhì)疑:利用錄像展示水域污染情況,并提出水環(huán)境的好壞影響水生生物的生活嗎?組織學生表述交流,得出結(jié)論,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
師:錄像展示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帶領學生進入那絢麗多彩的動物王國,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組織學生填表總結(jié)。
生:填表總結(jié)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總結(jié)。
師:請根據(jù)生活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它們找個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
師:通過交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動物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也各不同。
質(zhì)疑:這些動物都是怎樣適應各自的生活環(huán)境的?
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師:播放錄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魚。質(zhì)疑:魚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們?nèi)祟悶槭裁床荒芟耵~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開動腦筋,闡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完善)
師:大家的觀點正確嗎?就讓我們先看一看魚是怎樣生活的。組織學生觀察魚缸里的活魚,然后提出觀察問題。(cai展示)
問題l:魚的外形有什么特點?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運動的阻力?
問題2:魚的運動器官是什么?胸鰭、腹鰭、尾鰭在運動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根據(jù)提示問題積極動腦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補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確結(jié)論。
a.體型呈梭形、鱗片;
b.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c.鰭:鰭是運動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師: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僅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jié)論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接下來,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提出本組想要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質(zhì)疑,補充完善本組設計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實驗方案。
師: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書中的方法步驟和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探究。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師:巡視指導。
生:體色的觀察:鯽魚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師:這種體色對鯽魚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義?
生:體形的觀察:鯽魚的身體(圓形、側(cè)扁),體呈___。
師:這種體形有什么好處?
生:體表的觀察:體表覆蓋__,呈__狀排列,體表(干燥、有粘液)。
師:體表的這種特點與鯽魚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適應的?
生:認真記錄,討論并得出結(jié)論,表述交流。
師:人為什么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師:要想明白這個道理,讓我們先看一看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jié)構。組織學生觀察魚缸里魚的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的動作。質(zhì)疑:口和鰓蓋后緣為什么不是同時張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情況,并認真記錄。
生:實驗操作,輕輕掀起魚的鰓蓋,看一看鰓的形態(tài)和顏色。對照魚鰓的結(jié)構放大圖。
師:質(zhì)疑:鰓為什么是鮮紅色?鰓絲為什么既多又細?
生:討論并填表:魚鰓位于____兩側(cè),外有___保護,共有____對鰓,顏色____。當水流經(jīng)鰓絲時,溶解于水里的____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擴散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
師:總結(jié)鰓的結(jié)構與氣體交換。
生:討論人類為什么不能像魚那樣生活在水中。
師:質(zhì)疑:你們能判斷一下什么樣的動物是魚類嗎?
生:它們體表被有鱗片,用鰓(gill)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fin)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游泳,以此來適應水中生活。
師:除去魚類以外,還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舉例說明。
師:組織學生看書,認識書中的各種水生動物。
質(zhì)疑:1.腔腸動物有什么結(jié)構特點?常見腔腸動物有哪些?
2.軟體動物有什么結(jié)構特點?常見軟體動物有哪些?
3.甲殼動物有什么結(jié)構特點?常見甲殼動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師:水中生活的動物有許多,它們都是水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lián)系。
質(zhì)疑:發(fā)生赤潮或水華后,水生動物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生:各抒己見、慷慨陳詞。
師:錄像展示:煙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動物的樂園。然而,人類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正在使水域環(huán)境遭到破壞,從而使大量水生動物死亡,甚至滅絕。難道不值得我們?nèi)ド钏紗?
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jié)
1.你了解了嗎?常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
2.你明白了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tài)特點和結(jié)構特點。
3.你認同了嗎?水域環(huán)境的污染影響水生動物的生活。
結(jié)束語
在動物王國里,還有許多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怎樣適應陸地環(huán)境生活的?請大家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一起學習。
在本節(jié)教學中,教學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人手,使學生通過觀看各種水生動物的圖片或錄像片,對眾多的水生動物有一個直觀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探究活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現(xiàn)了在動中學的特點,體現(xiàn)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學習理念,這一點正是新課程所強調(diào)的學習方式的改變。
《水中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2
八年級生物上冊《水中生活的動物》學案
第一節(jié) 水中生活的動物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常見類型
2、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特征
3、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4、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5-1-1水中生活的動物
(第1課時)
一、動物的種類
1、大約有150萬種
2、兩類 一類是脊椎動物 (分類依據(jù):體內(nèi)有無脊柱)
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
二、水中生活的動物——魚類
1、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鏈魚、鳙魚
2、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兩個特點: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魚類的形態(tài)特點:
a)體形:呈梭形(流線形),能減少水中阻力
b)體色:背面顏色較深,腹面顏色較淺,是一種保護色
c)體表:被覆鱗片,體表有黏液,減少水中阻力
d)體表感覺器官——側(cè)線:能感知水流和測定方向
e)運動器官——鰭
胸鰭:平衡作用,幫助轉(zhuǎn)換方向
腹鰭: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搖擺
臀鰭:平衡身體作用
背鰭:對魚體的平衡起著關鍵的作用,防止身體側(cè)翻
尾鰭:控制前進方向,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
軀干部和尾部:妝生前進的動力
f) 鰾:使魚能夠浮停在不同的水層中
g) 呼吸器官——鰓 鰓絲 :氣體交換的場所
鰓弓
鰓耙 :過濾水中的物質(zhì)
4、魚:體表被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游泳,以此適應水中生活。
六、作業(yè)
1、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動物種類約有( )
A、150種 B、100萬種 C、150萬種 D、200萬種
2、觀察水中生活的魚,會看到它的口和鰓蓋后緣相互交錯地時而張開,時而閉合,這是魚在( )
A、攝食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3、鯽魚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動力主要來自( )
A、胸鰭和腹鰭的不斷擺動 B、尾鰭的不斷擺動
C、尾部和身體的左右擺動 D、各種鰭的不斷擺動
4、魚呼吸時,水流流經(jīng)的路線是( )
A、體外 鼻孔 鰓 血液 B、體外 口 鰓 血液
C、體外 口 鰓 體外 D、體外 鼻孔 口 鰓 體外
七、教學反思
5-1-1水中生活的動物
(第2課時)
一、其他水生動物
1、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如:海葵、珊瑚、海蜇、水母、水螅等。
2、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的動物。如:貝、螺、蚌、烏賊、章魚等。
3、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zhì)地較硬的甲。如:水蚤、蝦、蟹等。
4、其他動物:海豚、鯨、海豹(哺乳動物)、龜、鱉(爬行動物)等。
二、動物間的聯(lián)系: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三、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
四、作業(yè):
1、下列不屬于魚綱的動物是( )
A、鯽魚 B、金魚 C、鯨魚 D、青魚
2、在常見的腔腸動物中,能食用的是( )
A、水螅 B、海蜇 C、海葵 D、珊瑚蟲
3、水域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原因是( )
A、工廠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農(nóng)藥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項
五、教學反思
《水中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總結(jié)歸納魚類的基本特征;
2.了解其他水生生物的種類;
3.知道水域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能力目標
1.具有初步的總結(jié)歸納能力;
2.鍛煉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huán)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并運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活動自己找出答案,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了解水域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魚類基本特征的總結(jié)
2.其他水生動物的分類
3.水域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三、教學難點
1. 魚類基本特征的理解及實際運用
2.其他水生動物的分類
四、教授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一)學生課前準備
已經(jīng)完成了魚類運動、呼吸等基本結(jié)構特征的學習
(二)教師課前準備
制作“魚類辨析”游戲的圖片
多媒體幻燈片的制作
六、 教學過程:
(一) 魚類特征的總結(jié):
通過展示代表性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對魚類的基本特征進行歸納總結(jié):
體表被鱗片; 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游泳; 出現(xiàn)上下頜的分化; 有脊柱……
(二) 水生動物的分類
1.小組合作,進行魚類的辨析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組發(fā)一張圖片,圖片上有一個動物的圖畫和文字介紹。同學們在仔細觀察后對其是否屬于魚類進行辨析。是魚說出依據(jù),不是魚的說明其與魚類的異同點。
一定時間后由小組派代表向大家匯報討論結(jié)果。
海馬:1.身體側(cè)扁,全身無鱗軀干被骨板包圍
2.有脊柱
3.終生生活在水中.能以直立狀前進
4.用鰓呼吸
(魚)
鯨: 1.體形流線型,俗稱鯨魚
2.皮膚裸出,沒有體毛
3.有脊柱
4.用肺呼吸
5.胎生、哺乳.
(哺乳動物)
海龜: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zhì)板
2.有脊柱
3.用肺呼吸
4.陸地繁殖,卵生
(爬行動物)
螃蟹:1.體表長有質(zhì)地堅硬的甲
2.身體分節(jié),具有分節(jié)的附肢
3.用鰓呼吸
(甲殼動物)
章魚:1.身體柔軟不分節(jié),左右對稱
2.用鰓呼吸
(軟體動物)
水母:1.身體呈輻射對稱
2.結(jié)構簡單,有口無肛門
3.具有伸出的口腕
3.無呼吸系統(tǒng)
(腔腸動物)
2. 教師分析答案
對答案進行判斷分析
引導學生對不同種類動物的基本特征進行總結(jié),介紹各自分類學地位及其他代表種類
3. 布置任務:
鯊魚是魚嗎?
由學生自己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判斷
(三) 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
1.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的緊迫性
展示赤潮圖片,介紹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的成功實例
洞庭湖退耕還湖后鳥類數(shù)量種類明顯回升
3.保護水域環(huán)境從身邊做起
生活污水的處理
廢舊電池的處理
七、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水中生活的動物
一. 魚
1. 游泳
2. 呼吸
3. 魚類基本特征的總結(jié)
體表被鱗
用鰓呼吸
用鰭輔助游泳
有上下頜的分化
有脊柱
……
二.其他水生動物
1.哺乳動物:胎生哺乳
2.爬行動物:用肺呼吸 陸地繁殖 卵生
3. 甲殼動物:體被甲 體分節(jié) 具有分節(jié)附肢
4.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 不分節(jié)
5. 腔腸動物:輻射對稱 具有消化腔 有口無肛門
三.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
1.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的緊迫性
赤潮成因,危害
2.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的成功實例
洞庭湖退耕還湖
3.保護水域環(huán)境從身邊做起
生活污水的處理
廢舊電池的處理
……
八、 課后反思
魚類基本特征的總結(jié)通過一一展示代表性圖片的方法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并且較好地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總結(jié)歸納。但是由于緊張,遺漏了很重要的一點沒有解釋清楚:所總結(jié)的五項基本特征不是必須一一符合才是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致于學生在隨后的小游戲中不能很準確地進行判斷
魚類辨析是課后習題的一部分,但是考慮到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很難準確地進行辨析,于是把這部分知識設計為小游戲,由老師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再進行小組討論,效果不錯。此外還把其他水生動物這一塊知識也設計到游戲中,用形象生動的卡通畫吸引大家注意,加深了記憶和理解。
《水中生活的動物》教學設計 篇4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huán)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 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 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鳙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于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
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_軀干部_和尾鰭_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 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cè)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10、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nèi)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12、水由魚___口__流入鰓,然后由鰓蓋后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jīng)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__毛細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jīng)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氣_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魚類的主要特征有:適于_水_中生活;體表被_鱗片_;用_鰓_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_鰭 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游泳。
14、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