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1)結合問題1訓練學生用文字語言表達數學過程的能力;
(2)學生能否準確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幾何模型;
(3)正確運用勾股定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
通過運用勾股定理對實際問題的解釋和應用,培養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數學的本質: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服務于生活。
[活動5]
小結:
(1)勾股定理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2)本節課經歷了從實際問題引入數學問題然后發現定理,再到探索定理,最后學會驗證定理及應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布置作業:
1、第76頁 第1、2題;
2、收集有關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
學生談體會。
教師進行補充、總結。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1)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2)學生是否能從不同方面談感受;
(3)學生是否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探索科學奧謎的精神是否得到了培養。
第2題作業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完成。
通過小結為學生創設交流的空間,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引導學生從面積的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又從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關注學生對課堂整體感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收獲的喜悅。
讓學生課外繼續研究,進一步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說明
“勾股定理”是幾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提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將數與形密切聯系起來,它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在理論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節課經歷了從實際問題引入數學問題然后發現定理,再到探索定理,最后學會驗證定理及應用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親身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與驗證過程,力爭由傳統的數學課程向實驗課程的轉變。
本節課從知識方法、能力與素質的層面確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把學生的探索與驗證活動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對對探索過程中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領悟和認識,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本節課運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方法,采用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師生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探索、發現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以一個創造者或發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