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教科版八年級第四章第四節
《光的折射》教學設計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下一章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二、學生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舉例說出一些光的折射現象,說出什么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說出光的折射規律,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觀察現象,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動手做實驗,培養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培養對自然現象熱愛、親近的情感。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
四、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五 、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 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六、教法、學法
1. 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新課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 學法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讓學生做兩個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實驗1: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現硬幣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