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設計理念】
以新課改理念為依據,創設一種類似科學探究過程的新的教學模式,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歷程,從中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創新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用電流表測同一只電阻的電流及其兩端電壓,會用與待測電阻串聯的滑動變阻器調節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路連接和有關電路的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教學難點】
如何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教具】
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定值電阻、開關、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實驗,同學們已經隱約感覺到電流、電壓、電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那么這三者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我這里有三個研究它們之間關系的課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哪個課題有研究的必要,為什么?
1.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2.電壓跟電流、電阻的關系;
3.電阻跟電流、電壓的關系。
說明:通過該情景的創設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培養學生科學選擇研究課題的能力;三是回顧前面所學知識(①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②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及導體中的電流無關)。
二、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
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一種性質,采用談話──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猜測“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小。
說明:通過此環節,一是讓學生明確猜想是經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讓學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事實基礎之上的,不是胡亂猜想,是有科學依據的。
三、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有關,那么如何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①前面學過的哪些實驗課題與該實驗課題類似?舉例說明
②你所列舉的實驗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分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二是由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的實驗,討論得出研究該實驗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2.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在此讓學生明確“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時,應保持電阻不變”的思想,那么,設計實驗電路的時候應考慮:①怎樣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定值電阻中的電流i呢?②怎樣保持導體的電阻r不變呢?③通過什么方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呢?
(1)學生分別獨立設計電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討論,擬定一個達成共識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