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
說明:這樣做既充分發揮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又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揚團結合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難,探索解決辦法。
(2)小組代表發言,展示設計方案。
說明:通過小組的發言,交流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操作,采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師生共同討論,對各組的設計方案的優缺點進行評估,教師點撥、整合思維,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以確定出實驗的最佳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課本上的電路圖。
利用串聯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u,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i。
3.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在此讓學生明確“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時,應保持電壓不變”的思想。那么實驗探究時應考慮:①怎樣改變導體電阻r的大?②怎樣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u不變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當定值電阻的大小發生變化時,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控制其兩端的電壓u保持不變。
四、學生分組實驗與收集數據
(1)教師可演示電路的連接或板畫電路的連接,補充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并且明確觀察目標,知道在哪一個研究對象上收集信息,明確收集信息的內容。
(2)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實驗,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1.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并記錄所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
r=10ω
電壓u(v)
1
1.5
2
電流i(a)
2.更換定值電阻,利用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記錄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u=3v
電阻r(ω)
5
10
15
電流i(a)
五、分析與論證
實驗數據是客觀事實的反映,不等于實驗結論;實驗結論是在數據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教師選擇兩組實驗數據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進行因果推理,認識因果推理關系,在控制物理條件下,關注物理條件改變與物理現象變化之間的聯系,尋找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特征,培養學生分析簡單的因果關系能力。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下列問題,逐層概括:
(1)電流與電壓兩個物理量,是誰隨誰變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結論?
(3)怎樣分析得出上述的結論?
(4)我們這個結論前提是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
(5)有人說,這個結論可敘述為“在電阻不變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睂幔
說明:設計這五個問題的目的一是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二是回扣課前提出的研究課題,前后對應。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礎上,學生可獨立完成分析表二,歸納出此規律。
學生討論回答下列問題,逐層概括:
(1)電流與電阻兩個物理量,是誰隨誰變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么結論?
(3)怎樣分析得出上述的結論?
(4)我們這個結論前提是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
(5)有人說,這個結論可敘述為“在電壓不變時,導體的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對嗎?
六、評估
探究假設是探究結果的預期,探究結果是探究假設的驗證。關注它們的差異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前奏,是創造思維的表現。
回顧在本節課中,學生小組反饋的實驗數據,是否嚴格符合我們總結的規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處理此問題能使此影響降為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