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功率
設計理念
從生活實際中用電耗能的差異性──不同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入手,引導學生觀察電能表的轉動快慢不同,提出電能消耗快慢的度量問題,引入電功率的概念。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物理,從生活走向物理。通過學習電能的計算,認識節能的不同方法,可以采用功率小的用電器,也可控制用電時間,體驗科學問題與技術和社會的聯系,從物理走向社會。通過探究用電過程中電功率與什么因素有關,讓學生經歷探究認識電功率與用電器兩端電壓、用電器中的電流的關系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意義,學會認識電器上標出的功率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或kw。會用電功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和方法目標:觀察體驗電能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系,通過科學探究電功率與用電器中電流的關系(或與用電器電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知道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或kw。會用電功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學習用實驗研究電功率問題。形成節電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簡易家庭電路示教板:接有電能表,一個保險盒,一個開關,一個卡口式電燈泡及其燈座,一個插座,另外還有一處留有用來接電流表的接口,交流電流表(1a和5a量程)。手搖發電機。不同額定電功率的電燈泡3只。節能型電燈一只(功率1w)。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常見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值。
教學難點
區分電功率和電能的物理意義;區分電功率單位kw和電能單位kw·h;多個物理量同時出現在本節課中,對學生學習構成困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電能的知識導入新課
演示實驗:手搖發電機給燈泡供電,搖得越快,燈泡越亮。
提出問題:
這個實驗中的電能是誰提供的?消耗什么能量能得到電能?
這個實驗中燈泡工作時得到了什么能?消耗了什么能?
你還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搖得快些,燈泡更亮?從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老師總結:電能問題的確存在于三個不同的方面,電能的生產、消耗即轉化問題,消耗的電能有多少即量度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用電器中電能消耗的快慢問題。
二、本節課就來研究電能消耗的快慢問題。認識怎樣衡量電能消耗的快慢?
1.教師設問:某家庭上月在用電管理所交費購入100元的電,約200度(按本地電價水平計算),結果40天后全部用完。同樣的情況下另一家庭卻用了60天。哪個家庭耗電更快?能否從電表上反映出來?
演示實驗:在簡易家庭電路板上接有電能表,一個開關,一個卡口式電燈泡,一個插座,另外還有一處留有用來接電流表的接口。
觀察:
只接25w的家用燈泡時,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的快慢。
只接550w電爐時,電能表上的鋁盤轉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能看出誰消耗電能更快嗎?你認為應該怎樣衡量消耗電能的快慢?你知道25w,550w各表示什么意思嗎?
2.老師和學生總結交流:電能消耗的快慢完全可以用一樣長的時間內消耗電能的多少來加以區分,當然也可以用消耗一樣多的電能所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涉及到兩方面消耗的電能和用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