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小燈泡電功率》探究,
【--理念】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是電學部分的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它是在上一章學生“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延伸。對于本節教學的設計,力求達到:1.體現“同主題,不同型”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滲透類比和比較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設置困難,學生參與,合作交流,不斷深入探究的方式,力求達到讓“學生實驗”真正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平臺。2.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創造性的思維”,即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多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包括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老師規范實驗步驟的傳統教學模式,倡導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實驗方案,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對象分析】
基于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年多的物理,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學生發展還比較薄弱,比如:撰寫實驗報告的內容和格式上、評估交流能力上等,教學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
【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內容是一個純粹而完整的實驗探究,強調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2.教材的編寫極大的體現了開放性的理念,在制定計劃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畫出實驗電路圖;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并能正確執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并記錄;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撰寫實驗報告,這樣的設置,給學生極大的自主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能動性。
3.從科學的內容的角度來看,本實驗是電功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綜合性強,它是在學習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學習了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學習了電功率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生的體驗,知道測量電功率的原理是p=ui,會畫實驗電路圖,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學習電路故障分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燈泡發光亮度和實際功率的對應關系;進一步理解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區別與聯系,認識到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學習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在實驗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發現燈絲電阻的變化并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原理。
2.知道如何測定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和實際電功率。
3.會自己設計實驗電路、選用實驗器材、設計實驗記錄表格、有序地進行實驗、讀取數據、計算小燈泡的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測量小燈泡的功率的過程,對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有更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
3.通過學習撰寫實驗報告,培養學生撰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4.通過本實驗探究的評估交流環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的嘗試,用已知知識去解釋某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