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電》
課題
第九章:電與磁 第七節:磁生電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知道發電機的原理;能說出發電機為什么能發電;知道什么是交流電;知道發電機發電過程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3.知道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用的交流電的頻率是50 hz的意思;能把交流電和直流電區分開來。
能力目標:
1.通過探究磁生電的條件,進一步了解電和磁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聯系簡單現象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
2.觀察和體驗發電機是怎樣發電的,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認識自然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進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奧妙的科學方法;
2.認識任何創造發明的基礎是科學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創造發明的意識。
學習重點
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學習難點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教具與
媒體
演示電流表、蹄形磁鐵、導體、開關、投影、微機、掛圖、手搖發電機一臺、小燈泡。
教
學
程
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依據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min)
〖師〗由以前學過的奧斯特實驗說明電可以生磁,那么反過來磁能不能生電呢?
現在我們所用的發電機是可以產生電,它是由磁產生的嗎?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條件下才能生電?今天我們就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12min)
1.由奧斯特實驗,當導線中能有電流時,小磁針會轉動,那么反過來,如果我們讓小磁針轉動,導線中會不會有電流產生呢?
2.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從而使導體發生了運動,那么反過來,如果讓導體在磁場中先運動,導體中會不會產生電流呢?
3.【實驗】課本圖8.5—1所示的裝置,探究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產生電流。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觀察
培養辯證看問題的習慣
反過來思考習慣的培養
4.嘗試的角度
(1)讓直導線在蹄形磁體的磁場中靜止,換用不同強度的磁體,觀察到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2)讓直導線在蹄形磁體中上、下運動,觀察到電流表指針不偏轉,這說明沒有產生電流;
(3)將直導線在磁場中左右運動,電流表指針發生了偏轉,說明導線中產生了電流。
(4)將直導線在磁場中斜著運動,電流表指針也發生了偏轉,說明導線中產生了電流。
【結論】如果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則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我們把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的,他經過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發現了這一現象,這種熱愛科學,堅持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一現象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開辟了電的時代,所以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5.【視頻】電磁感應現象。
(二)發電機(12min)
1.老師出示發電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