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選4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12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選4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

  u      課型:新授課

  u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u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

  2.常識性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u      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u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教學重、難點解析

  u      重點

  聲音的三個特性。

  u      難點

  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響度和單色三者的區別。

  教學準備

  師:收錄機、樂器(電子琴、小鼓等)、鋼尺、發音齒輪、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機及喇叭

  生:自帶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鋼尺、塑料尺等)、音叉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創造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約  4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2.為何能奏出如此變化多端的曲子來呢?教師板書出課題:“聲音的特性”

  1.欣賞樂曲,受到強烈的音樂感染。 

  2.聽講,產生探究聲音奧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調:(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約 16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拿出一個樂器(用簡易的兒童樂器也行,沒有樂器可用實驗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調高低不同的音符。

  講述: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們也知道,按動鋼琴的琴鍵,從左到右,音調逐漸增高。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板書音調的定義。

  2.探究:

  (1)提出問題:問學們不僅知道了音調有高低,還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調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隨堂學生實驗):同學用自己手邊的器具,能想辦法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嗎?

  大家能拿出既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又便于觀察的方案嗎?

  引導有些小組進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圖1.3-1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3)分析和論證: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引導學生分析:鋼尺振動的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鋼尺振動的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

  3.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

  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

  4.講述: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板書結論。

  由演示得出: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5.提問: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當蝴蝶和蜜蜂從我們背后飛過時,為什么我們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

  講述: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是有一定的范圍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提問:為什么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

  教師簡要介紹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發聲頻率范圍與人的差異。并擴展介紹超聲、次聲現象及其廣泛的應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危害。

  6.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音叉聲音聲波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

  1.學生聽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學生音樂課具備這樣的常識) 

  獲得對音調高低的感性認識后,了解音調的定義。 

  2. 探究

  (1)思考,進行猜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根據平時自己對聲現象的觀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如何,教師都應該表揚、鼓勵,倡導大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2)學生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可能用鋼尺、塑料尺撥動,有的可能有長短、大小不同的筆筒吹,有的可能敲動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部位。

  學生篩選出方案。

  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注意聽聲、觀察。 

  (3)比較、分析,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3.學生觀察器材、弄清原理,認真聽聲、作出比較。 

  分析、比較,再次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為后面的歸納打下基礎。

  4.聽講,這里是學習物理學第一個引入了物理量,認識到引入物理量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認識到頻率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定義、單位及單位的符號。 

  歸納。作好記錄。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小組間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 

  聽講。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后教師小結學生發言,并作明確解答,擴展知識,活躍思維。

  學生也可以舉一些自己了解的超聲、次聲現象及其應用。 

  6.觀察。獲得“單調與振動頻率有關”的感性認識。

  三、 12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輕敲和重敲讓其發出聲音。問:同學們聽出聲音有何不同?

  講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板書響度的定義。

  2.探究:

  (1).提出問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如P21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3)分析和論證:比較不同響度的情況下乒乓球彈開的幅度。引導學生分析:音叉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的響度越小,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

  3.演示:關于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后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后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

  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板書結論。 

  5.演示、補充: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滴答的聲音,后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1.觀察、聽音,然后回答:聲音的強弱不同(或聲音的大小不同)

  了解響度的定義。

  2.探究:

  (1)思考。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除了教材中的實驗方案,有其它實驗方案更好。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案。

  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3)比較、歸納。認識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3.觀察演示實驗或上講臺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案有創新的同學給予很好的評價。 

  4.了解振幅的意義和定義。

  在實驗基礎上,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5.觀察、了解。

  四、  (約 5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用不同樂器(如電子琴、吉它、音叉等等)發出同一音調的聲音。大家閉上眼睛能辨別出來嗎?

  找四個同學在后面分別念一首詩,能指出是哪一個同學嗎?

  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征。板書出“音色”這個概念。

  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們可以聽出差別。不同人說話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聞其聲而知其人”。 

  2.演示:觀察波形

  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例如都發C調的1(dou),比較各波形有什么不同。 

  1.聽聲音、參與活動。 

  聽講。甚至有些同學的思維得到擴散,“我們能聽出敲桌子聲和打碎玻璃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在家里,我還能辨出爸爸、媽媽的腳步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等等,教師給以肯定。 

  2. 觀察波形。對“不同樂器音色不同”獲得感性認識。

  五、簡單小結(鞏固本節的知識點)   (大約  2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小結: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

  1.什么是音調?音調是由什么因素決定?

  2.什么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一個特征?

  回顧本節內容,回答。

  六、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約6分鐘)

  練習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 )

  A、頻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響度很大    D、音調很高

  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

  3.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1.根據對雷聲的體驗回答問題。

  答案:C 

  2.根據對生活的觀察和教學中對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別的認識,得出答案。

  答案:響度,音調,音色。 

  3.經過小組討論,利用人與動物聽聲的頻率范圍的差異回答。

  答案: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七、課后延伸練習

  P21“想想議議”

  (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20Hz,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聽到了討厭的蚊子聲。)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3.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

  二.響度

  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

  2.響度與振幅有關。也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三.音色

  我們能聽聲辯物是根據音色不同。

  多媒體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與實際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錄音機、VCD、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展示音樂的魅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超聲和次聲應用的資料片,拓展學生的知識。

  能力提高設計

  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

  物理小知識

  共振在開玩笑

  大約在170年以前,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隊從一條鐵鏈懸橋上通過的時候,指揮官起勁地喊著口令:“一、二、三、四!”隨著口令,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上了橋。懸橋越來越激烈的上下振動著,當隊首的人快走近對岸的時候,只聽見嘩啦一聲巨響,懸橋突然斷了,橋上的官兵都掉進了水里,淹死了不少。

  無獨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軍隊在通過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河大橋的時候,由于齊步走,大橋震斷,也淹死了一些人。事后有關方面對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認定橋身相當堅固,也沒發現有人故意破壞的痕跡,這橋斷人亡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呢?

  原來是共振在開玩笑。你知道共振在開什么玩笑嗎?斷橋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隊伍齊步走過橋的時候,相當于對橋加了一個策動力。當它的頻率等于或者接近橋的固有頻率的時候橋就發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橋震斷。因此,大隊人馬過橋,切忌齊步走,有些國家還做出規定,軍隊一律不許齊步過橋。

  同樣,火車過鐵橋,車輪和鐵軌銜接處的撞擊,也會產生周期性變化的作用力。如果這種作用力的頻率和鐵橋的固有頻率相等或者接近,橋就會發生共振,這種震動也可能使橋震壞。所以火車通過大鐵橋一定要減速行駛,使撞擊力的頻率遠低于橋的固有頻率,避免鐵橋發生共振。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 音調與響度的區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后,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學情分析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于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著多方向發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大小木魚、大小銅镲、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臺、示波器。

  (說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播放錄音)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為本節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板書:

  課題:§3.2 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一)手耳并用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銳。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銳。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生5:…………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并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小)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么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么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二)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系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振幅:振動的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音調可能與頻率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進行實驗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生4:……

  生5:……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教師以生活實例做比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

  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象與我們剛才的實驗類比嗎?

  學生總結出:

  大個發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弦,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并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銳,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板書:(將音調與頻率用箭頭聯系起來)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振動的快慢

  頻率低,音調低;頻率高,音調高。

  演示:觀察聲音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聽一聽、議一議:

  播放錄音: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四)探究聲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戲:

  (1)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學們辨別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請后面的兩名同學讀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說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為音色不同。

  板書: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閱讀教材,還能學到些什么?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并進行展示與交流。

  想想議議:

  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六)課堂練習: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征?

  (1)對不起,請您講話聲音高一點(     )

  (2)李寧唱歌的聲音真好聽(     )

  (3)電鋸發出的聲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經驗的養蜂人根據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采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為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后,根據什么沒有將門打開(   )

  a.說話聲的響度

  b.說話聲的音調

  c.說話聲的音色

  d.敲門聲音的不同

  5、拿一張硬紙片,把它的一頭伸進自行車輪的輻條中間,然后轉動車輪,就會聽到紙片振動發出的聲音。當減慢車輪轉速時,你能聽到(    )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

  課堂練習后音樂欣賞:

  欣賞男低音john denver與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體會音調的高與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學習。

  課外知識拓展:

  自學課本p41 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理解不同樂器改變音調和響度的方法。

  參考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制作音調可變的哨子和水瓶琴。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u      課型:新授課u      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 u      知識與技能1.知道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2.常識性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u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u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教學重、難點解析u      重點聲音的三個特性。u      難點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響度和單色三者的區別。教學準備師:收錄機、樂器(電子琴、小鼓等)、鋼尺、發音齒輪、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機及喇叭生:自帶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鋼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創造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約  4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用收錄機播放一曲交響曲。(如《命運》交響曲)2.講述:同學們剛才欣賞到的震撼人心的樂曲,表達了人們與命運抗爭,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有的地方音調低沉,有的地方單調高昂;有時聲音大,有時聲音小;有鋼琴和其它樂器組合演奏出了偉大的樂章。為何能奏出如此變化多端的曲子來呢?學了這節課后,同學們將知道其中的奧妙。教師板書出課題:“聲音的特性”1.欣賞樂曲,受到強烈的音樂感染。 2.聽講,產生探究聲音奧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調:(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約 16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拿出一個樂器(用簡易的兒童樂器也行,沒有樂器可用實驗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調高低不同的音符。講述: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們也知道,按動鋼琴的琴鍵,從左到右,音調逐漸增高。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板書音調的定義。2.探究:(1)提出問題:問學們不僅知道了音調有高低,還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調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隨堂學生實驗):同學用自己手邊的器具,能想辦法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嗎? 大家能拿出既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又便于觀察的方案嗎?引導有些小組進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圖1.3-1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3)分析和論證: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引導學生分析:鋼尺振動的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鋼尺振動的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3.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4.講述: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板書結論。由演示得出: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5.提問: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當蝴蝶和蜜蜂從我們背后飛過時,為什么我們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講述: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是有一定的范圍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提問:為什么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教師簡要介紹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發聲頻率范圍與人的差異。并擴展介紹超聲、次聲現象及其廣泛的應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危害。6.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音叉聲音聲波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1.學生聽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學生音樂課具備這樣的常識) 獲得對音調高低的感性認識后,了解音調的定義。  2. 探究(1)思考,進行猜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根據平時自己對聲現象的觀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如何,教師都應該表揚、鼓勵,倡導大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2)學生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可能用鋼尺、塑料尺撥動,有的可能有長短、大小不同的筆筒吹,有的可能敲動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部位。學生篩選出方案。 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注意聽聲、觀察。  (3)比較、分析,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3.學生觀察器材、弄清原理,認真聽聲、作出比較。   分析、比較,再次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為后面的歸納打下基礎。4.聽講,這里是學習物理學第一個引入了物理量,認識到引入物理量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認識到頻率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定義、單位及單位的符號。 歸納。作好記錄。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小組間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 聽講。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后教師小結學生發言,并作明確解答,擴展知識,活躍思維。學生也可以舉一些自己了解的超聲、次聲現象及其應用。 6.觀察。獲得“單調與振動頻率有關”的感性認識。   三、響度:(繼續探究活動,鍛煉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實驗的精神)(約 12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輕敲和重敲讓其發出聲音。問:同學們聽出聲音有何不同?講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板書響度的定義。2.探究:(1).提出問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如P21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3)分析和論證:比較不同響度的情況下乒乓球彈開的幅度。引導學生分析:音叉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的響度越小,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3.演示:關于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后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后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板書結論。   5.演示、補充: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滴答的聲音,后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1.觀察、聽音,然后回答:聲音的強弱不同(或聲音的大小不同)了解響度的定義。 2.探究:(1)思考。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除了教材中的實驗方案,有其它實驗方案更好。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案。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3)比較、歸納。認識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3.觀察演示實驗或上講臺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案有創新的同學給予很好的評價。   4.了解振幅的意義和定義。在實驗基礎上,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5.觀察、了解。 四、音色:(通過體驗和事例,認識音色這個特征)  (約 5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用不同樂器(如電子琴、吉它、音叉等等)發出同一音調的聲音。大家閉上眼睛能辨別出來嗎?找四個同學在后面分別念一首詩,能指出是哪一個同學嗎?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征。板書出“音色”這個概念。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們可以聽出差別。不同人說話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聞其聲而知其人”。 2.演示:觀察波形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例如都發C調的1(dou),比較各波形有什么不同。 1.聽聲音、參與活動。   聽講。甚至有些同學的思維得到擴散,“我們能聽出敲桌子聲和打碎玻璃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在家里,我還能辨出爸爸、媽媽的腳步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等等,教師給以肯定。 2. 觀察波形。對“不同樂器音色不同”獲得感性認識。五、簡單小結(鞏固本節的知識點)   (大約  2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小結: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1.什么是音調?音調是由什么因素決定?2.什么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3.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一個特征? 回顧本節內容,回答。六、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約6分鐘)練習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 )A、頻率很高    B、振幅很大C、響度很大    D、音調很高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3.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1.根據對雷聲的體驗回答問題。答案:C  2.根據對生活的觀察和教學中對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別的認識,得出答案。答案:響度,音調,音色。 3.經過小組討論,利用人與動物聽聲的頻率范圍的差異回答。答案: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七、課后延伸練習P21“想想議議”(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20Hz,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聽到了討厭的蚊子聲。)板書設計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一.音調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快慢有關。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3.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二.響度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2.響度與振幅有關。也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三.音色我們能聽聲辯物是根據音色不同。 多媒體教學建議本節內容與實際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錄音機、VCD、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展示音樂的魅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超聲和次聲應用的資料片,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提高設計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物理小知識共振在開玩笑大約在170年以前,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隊從一條鐵鏈懸橋上通過的時候,指揮官起勁地喊著口令:“一、二、三、四!”隨著口令,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上了橋。懸橋越來越激烈的上下振動著,當隊首的人快走近對岸的時候,只聽見嘩啦一聲巨響,懸橋突然斷了,橋上的官兵都掉進了水里,淹死了不少。無獨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軍隊在通過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河大橋的時候,由于齊步走,大橋震斷,也淹死了一些人。事后有關方面對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認定橋身相當堅固,也沒發現有人故意破壞的痕跡,這橋斷人亡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呢?原來是共振在開玩笑。你知道共振在開什么玩笑嗎?斷橋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隊伍齊步走過橋的時候,相當于對橋加了一個策動力。當它的頻率等于或者接近橋的固有頻率的時候橋就發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橋震斷。因此,大隊人馬過橋,切忌齊步走,有些國家還做出規定,軍隊一律不許齊步過橋。同樣,火車過鐵橋,車輪和鐵軌銜接處的撞擊,也會產生周期性變化的作用力。如果這種作用力的頻率和鐵橋的固有頻率相等或者接近,橋就會發生共振,這種震動也可能使橋震壞。所以火車通過大鐵橋一定要減速行駛,使撞擊力的頻率遠低于橋的固有頻率,避免鐵橋發生共振。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4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重、難點解析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步驟!!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板書設計第三節聲音的特性多媒體教學建議能力提高設計物理小知識共振在開玩笑

  《聲音的特性》--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折射》教學設計(通用7篇)

    (一)教材:物理通報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試驗本第一冊(二)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折射現象,掌握折射規律.(2)使學生能作簡單的折射光路圖.應達到的目標:①能說明什么是折射現象;②掌握折射時的規律;③能作出簡單的折射光路圖;...

  • 八年級物理上冊《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精選4篇)

    目標:1.知識和技能(1)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 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4) 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反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一)教學目的1.知道光的反射現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 2019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寒假作業答案

    溫馨提醒:寒假作業可以幫助同學們在假期鞏固上一學期學到的知識!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寒假作業參考答案,供你學習參考!一、選擇題:DBBCC、DBBDD。二、填空題1、振動,介質,0,音色,響度。...

  • 八年級物理上冊《電流和電路》知識點歸納

    電荷1、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3、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是庫侖(c),簡稱庫。...

  • 八年級物理上冊《生活中的透鏡》學案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學生:八年級學生 2、學科:物理3、課時:1課時二、教學課題 《生活中的透鏡》本節課圍繞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等儀器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對凸透鏡的成像有直觀、...

  • 八年級物理上冊基礎知識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知識點1:聲音的產生知識提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拓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 八年級物理上冊《信息的傳遞》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一、現代順風耳—電話1、電話①發明: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②基本結構:話筒:金屬盒、碳粒、膜片聽筒:磁鐵、螺線管、薄鐵片③工作原理:話筒把聲音變成變化的電流,電流延著導線把信息傳到遠方,在另一端,電流使聽筒的膜片振動,攜帶...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 光的反射一、光源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籠魚等.人造光源:火把、電燈、蠟燭等.二、光的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光在透明、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1)小孔成像:像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1、運動的描述1.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2.參照物(1)研究機械運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現象》知識點歸納

    光的傳播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1、光直線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2、光年:光年是長度單位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 八年級物理上冊《物態變化》知識點歸納

    物態變化溫度計1、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攝氏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3、體溫計有縮口,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測量范圍是35℃~ 42℃;分度值為0.1℃攝氏溫度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復習2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街道拐角處的反光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電筒)七、光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透鏡及其應用》知識點歸納

    透鏡1、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2、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生活中的透鏡1、照相機:u 2f 成縮小 、倒立的實像2、投影儀:f u 2f 成放大、倒立的實像3、放大鏡:u f 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21国产传媒精品A片 | 国产综合图 | 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 女人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 亚洲色图xxx| 一级片aa|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色圆 | 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 | 久久精品爱爱 | 中文字幕第28页 | 亚洲爽爆av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av网站 | 久久婷婷国产91天堂综合精品 | 亚洲AV成人片无码WWW | av东京热无码专区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 | 中国老太婆野外xxxx | 国产精品久久久麻豆 | 国内精自视频品一2区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日韩欧美东南在线 | 男女啪啪高清无遮挡免费 | 97欧美一乱一性一交一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 | 自拍性旺盛老熟女 | 国产456|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婷婷成人综合网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呻吟国产av久久一区二区 | 玩弄邻居少妇高潮潮喷的经历 | 神马老子影院午夜观看网站 | 国产精品video | 久久久久久成人综合网 | 小少妇ASS浓PICS | 久久精品亚洲94久久精品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合精品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综合久久 |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爱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