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9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

  u      課型:新授課

  u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u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

  2.常識性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u      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u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教學重、難點解析

  u      重點

  聲音的三個特性。

  u      難點

  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響度和單色三者的區別。

  教學準備

  師:收錄機、樂器(電子琴、小鼓等)、鋼尺、發音齒輪、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機及喇叭

  生:自帶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鋼尺、塑料尺等)、音叉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創造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約  4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2.為何能奏出如此變化多端的曲子來呢?教師板書出課題:“聲音的特性”

  1.欣賞樂曲,受到強烈的音樂感染。 

  2.聽講,產生探究聲音奧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調:(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約 16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拿出一個樂器(用簡易的兒童樂器也行,沒有樂器可用實驗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調高低不同的音符。

  講述: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們也知道,按動鋼琴的琴鍵,從左到右,音調逐漸增高。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板書音調的定義。

  2.探究:

  (1)提出問題:問學們不僅知道了音調有高低,還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調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隨堂學生實驗):同學用自己手邊的器具,能想辦法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嗎?

  大家能拿出既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又便于觀察的方案嗎?

  引導有些小組進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圖1.3-1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3)分析和論證: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引導學生分析:鋼尺振動的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鋼尺振動的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

  3.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

  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

  4.講述: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板書結論。

  由演示得出: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5.提問: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當蝴蝶和蜜蜂從我們背后飛過時,為什么我們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

  講述: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是有一定的范圍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提問:為什么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

  教師簡要介紹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發聲頻率范圍與人的差異。并擴展介紹超聲、次聲現象及其廣泛的應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危害。

  6.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音叉聲音聲波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

  1.學生聽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學生音樂課具備這樣的常識) 

  獲得對音調高低的感性認識后,了解音調的定義。 

  2. 探究

  (1)思考,進行猜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根據平時自己對聲現象的觀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如何,教師都應該表揚、鼓勵,倡導大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2)學生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可能用鋼尺、塑料尺撥動,有的可能有長短、大小不同的筆筒吹,有的可能敲動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部位。

  學生篩選出方案。

  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注意聽聲、觀察。 

  (3)比較、分析,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3.學生觀察器材、弄清原理,認真聽聲、作出比較。 

  分析、比較,再次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為后面的歸納打下基礎。

  4.聽講,這里是學習物理學第一個引入了物理量,認識到引入物理量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認識到頻率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定義、單位及單位的符號。 

  歸納。作好記錄。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小組間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 

  聽講。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后教師小結學生發言,并作明確解答,擴展知識,活躍思維。

  學生也可以舉一些自己了解的超聲、次聲現象及其應用。 

  6.觀察。獲得“單調與振動頻率有關”的感性認識。

  三、 12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輕敲和重敲讓其發出聲音。問:同學們聽出聲音有何不同?

  講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板書響度的定義。

  2.探究:

  (1).提出問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如P21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3)分析和論證:比較不同響度的情況下乒乓球彈開的幅度。引導學生分析:音叉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的響度越小,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

  3.演示:關于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后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后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

  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板書結論。 

  5.演示、補充: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滴答的聲音,后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1.觀察、聽音,然后回答:聲音的強弱不同(或聲音的大小不同)

  了解響度的定義。

  2.探究:

  (1)思考。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除了教材中的實驗方案,有其它實驗方案更好。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案。

  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3)比較、歸納。認識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3.觀察演示實驗或上講臺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案有創新的同學給予很好的評價。 

  4.了解振幅的意義和定義。

  在實驗基礎上,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5.觀察、了解。

  四、  (約 5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演示:用不同樂器(如電子琴、吉它、音叉等等)發出同一音調的聲音。大家閉上眼睛能辨別出來嗎?

  找四個同學在后面分別念一首詩,能指出是哪一個同學嗎?

  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征。板書出“音色”這個概念。

  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們可以聽出差別。不同人說話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聞其聲而知其人”。 

  2.演示:觀察波形

  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例如都發C調的1(dou),比較各波形有什么不同。 

  1.聽聲音、參與活動。 

  聽講。甚至有些同學的思維得到擴散,“我們能聽出敲桌子聲和打碎玻璃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在家里,我還能辨出爸爸、媽媽的腳步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等等,教師給以肯定。 

  2. 觀察波形。對“不同樂器音色不同”獲得感性認識。

  五、簡單小結(鞏固本節的知識點)   (大約  2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小結: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

  1.什么是音調?音調是由什么因素決定?

  2.什么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一個特征?

  回顧本節內容,回答。

  六、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約6分鐘)

  練習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 )

  A、頻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響度很大    D、音調很高

  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

  3.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1.根據對雷聲的體驗回答問題。

  答案:C 

  2.根據對生活的觀察和教學中對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別的認識,得出答案。

  答案:響度,音調,音色。 

  3.經過小組討論,利用人與動物聽聲的頻率范圍的差異回答。

  答案: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七、課后延伸練習

  P21“想想議議”

  (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20Hz,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聽到了討厭的蚊子聲。)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3.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

  二.響度

  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

  2.響度與振幅有關。也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三.音色

  我們能聽聲辯物是根據音色不同。

  多媒體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與實際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錄音機、VCD、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展示音樂的魅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超聲和次聲應用的資料片,拓展學生的知識。

  能力提高設計

  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

  物理小知識

  共振在開玩笑

  大約在170年以前,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隊從一條鐵鏈懸橋上通過的時候,指揮官起勁地喊著口令:“一、二、三、四!”隨著口令,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上了橋。懸橋越來越激烈的上下振動著,當隊首的人快走近對岸的時候,只聽見嘩啦一聲巨響,懸橋突然斷了,橋上的官兵都掉進了水里,淹死了不少。

  無獨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軍隊在通過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河大橋的時候,由于齊步走,大橋震斷,也淹死了一些人。事后有關方面對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認定橋身相當堅固,也沒發現有人故意破壞的痕跡,這橋斷人亡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呢?

  原來是共振在開玩笑。你知道共振在開什么玩笑嗎?斷橋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隊伍齊步走過橋的時候,相當于對橋加了一個策動力。當它的頻率等于或者接近橋的固有頻率的時候橋就發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橋震斷。因此,大隊人馬過橋,切忌齊步走,有些國家還做出規定,軍隊一律不許齊步過橋。

  同樣,火車過鐵橋,車輪和鐵軌銜接處的撞擊,也會產生周期性變化的作用力。如果這種作用力的頻率和鐵橋的固有頻率相等或者接近,橋就會發生共振,這種震動也可能使橋震壞。所以火車通過大鐵橋一定要減速行駛,使撞擊力的頻率遠低于橋的固有頻率,避免鐵橋發生共振。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從實際中了解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

  2、通過實驗,知道聲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師引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聲樂基礎知識的樂趣。

  2、通過學習聲音的三要素,提高學生對樂音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1、正確區分音調和響度。

  2、探究決定音調、響度的因素。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1、引入(1)

  (1) “賽馬”欣賞2分鐘視頻展示:讓學生認真欣賞,談談感受。

  (2) 教師指出:像剛才的音樂一樣,讓我們感到悅耳、動聽的聲音叫做樂音。

  (3) 教師提問:那么我們通過哪些方面來描述樂音呢?

  2、引入(2)

  介紹:俄羅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他為什么會有如此魅力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聲音的奧秘,進入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

  引入新課:聲音的特性(板書)

  二、師生共同活動,進行新課

  1、聲音的音調

  (1) 教師演示:

  ①用電子琴彈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讓學生感受有什么不同;

  ②用音頻播放男低音獨唱曲、女高音獨唱曲,讓學生感受不同。(展示課件:聲音的音調)

  (2) 得出:聲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細、高亢;低音沉悶。

  物理中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板書)

  (3) 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①分組實驗: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發聲時振動得快慢及聲音的特點。

  ②分組實驗:用硬紙片快慢不同的撥動梳子,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

  ③讓學生討論、分析得出: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4) 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頻率的概念

  ①我們把物體一秒鐘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赫茲 Hz( 板書)。

  ②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板書)。flash課件展示:音調與振動的快慢、

  (5) 學生看書,了解人和一些動物的聽力和發聲范圍圖。

  (6) 教師提問:人的聽覺范圍是多少?那么低于20 Hz和高于20000 Hz的.聲波我們能聽見嗎?學生回答,找出次聲波和超聲波的概念。

  次聲波:發聲頻率低于20 Hz的聲音。

  超聲波:發聲頻率高于20000 Hz的聲音。(板書)

  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超聲波和次聲波。

  2、聲音的響度

  (1) 教師演示:用不同的力擊鼓,學生感受聲音的不同;改變錄音機的音量控制開關,讓學生聲音大小或強弱的不同。

  物理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聲音的響度。

  (2) 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

  ①教師演示:用細線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②學生思考、討論:比較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③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③教師提問:響度還與其它因素有關嗎?(學生思考、猜測。)

  ④師生小游戲:教師小聲說一段話,后排學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學生能準確說出。

  ⑤學生得出:響度還與距聲源的距離有關。(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加以說明)

  ⑥師生歸納總結:影響聲音的響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板書)

  3、探究什么是音色

  (1) “猜樂器”:播放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歌曲,讓學生指出不同的樂器。

  (2) 學生小游戲:讓后排的幾個學生說同樣的話,前排學生不回頭指出說話學生的姓名。

  (3) 教師提問:你憑什么區分不同的樂器和不同的同學?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品質、特色叫音色。

  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的學習內容:

  知識:

  1、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

  2、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3、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

  4、不同的發聲體具有不同的音色。

  能力和技能:

  了解示波器在展現樂音特征中的特殊優勢。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系。u      課型:新授課u      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 u      知識與技能1.知道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2.常識性了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u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u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教學重、難點解析u      重點聲音的三個特性。u      難點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響度和單色三者的區別。教學準備師:收錄機、樂器(電子琴、小鼓等)、鋼尺、發音齒輪、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機及喇叭生:自帶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鋼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創造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   (約  4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用收錄機播放一曲交響曲。(如《命運》交響曲)2.講述:同學們剛才欣賞到的震撼人心的樂曲,表達了人們與命運抗爭,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有的地方音調低沉,有的地方單調高昂;有時聲音大,有時聲音小;有鋼琴和其它樂器組合演奏出了偉大的樂章。為何能奏出如此變化多端的曲子來呢?學了這節課后,同學們將知道其中的奧妙。教師板書出課題:“聲音的特性”1.欣賞樂曲,受到強烈的音樂感染。 2.聽講,產生探究聲音奧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調:(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約 16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拿出一個樂器(用簡易的兒童樂器也行,沒有樂器可用實驗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調高低不同的音符。講述: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們也知道,按動鋼琴的琴鍵,從左到右,音調逐漸增高。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板書音調的定義。2.探究:(1)提出問題:問學們不僅知道了音調有高低,還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調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隨堂學生實驗):同學用自己手邊的器具,能想辦法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嗎? 大家能拿出既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又便于觀察的方案嗎?引導有些小組進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圖1.3-1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3)分析和論證: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引導學生分析:鋼尺振動的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鋼尺振動的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3.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并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4.講述: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板書結論。由演示得出: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5.提問: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當蝴蝶和蜜蜂從我們背后飛過時,為什么我們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講述: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是有一定的范圍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提問:為什么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教師簡要介紹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范圍、發聲頻率范圍與人的差異。并擴展介紹超聲、次聲現象及其廣泛的應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危害。6.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音叉聲音聲波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1.學生聽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學生音樂課具備這樣的常識) 獲得對音調高低的感性認識后,了解音調的定義。  2. 探究(1)思考,進行猜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根據平時自己對聲現象的觀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如何,教師都應該表揚、鼓勵,倡導大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2)學生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可能用鋼尺、塑料尺撥動,有的可能有長短、大小不同的筆筒吹,有的可能敲動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部位。學生篩選出方案。 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注意聽聲、觀察。  (3)比較、分析,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3.學生觀察器材、弄清原理,認真聽聲、作出比較。   分析、比較,再次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為后面的歸納打下基礎。4.聽講,這里是學習物理學第一個引入了物理量,認識到引入物理量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認識到頻率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定義、單位及單位的符號。 歸納。作好記錄。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小組間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 聽講。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后教師小結學生發言,并作明確解答,擴展知識,活躍思維。學生也可以舉一些自己了解的超聲、次聲現象及其應用。 6.觀察。獲得“單調與振動頻率有關”的感性認識。   三、響度:(繼續探究活動,鍛煉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實驗的精神)(約 12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輕敲和重敲讓其發出聲音。問:同學們聽出聲音有何不同?講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板書響度的定義。2.探究:(1).提出問題: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如P21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3)分析和論證:比較不同響度的情況下乒乓球彈開的幅度。引導學生分析:音叉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的響度越小,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3.演示:關于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后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后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板書結論。   5.演示、補充: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滴答的聲音,后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1.觀察、聽音,然后回答:聲音的強弱不同(或聲音的大小不同)了解響度的定義。 2.探究:(1)思考。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除了教材中的實驗方案,有其它實驗方案更好。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案。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3)比較、歸納。認識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3.觀察演示實驗或上講臺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案有創新的同學給予很好的評價。   4.了解振幅的意義和定義。在實驗基礎上,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5.觀察、了解。 四、音色:(通過體驗和事例,認識音色這個特征)  (約 5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用不同樂器(如電子琴、吉它、音叉等等)發出同一音調的聲音。大家閉上眼睛能辨別出來嗎?找四個同學在后面分別念一首詩,能指出是哪一個同學嗎?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征。板書出“音色”這個概念。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們可以聽出差別。不同人說話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聞其聲而知其人”。 2.演示:觀察波形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例如都發C調的1(dou),比較各波形有什么不同。 1.聽聲音、參與活動。   聽講。甚至有些同學的思維得到擴散,“我們能聽出敲桌子聲和打碎玻璃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在家里,我還能辨出爸爸、媽媽的腳步聲,是因為音色不同嗎?”等等,教師給以肯定。 2. 觀察波形。對“不同樂器音色不同”獲得感性認識。五、簡單小結(鞏固本節的知識點)   (大約  2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小結: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征,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1.什么是音調?音調是由什么因素決定?2.什么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3.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一個特征? 回顧本節內容,回答。六、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約6分鐘)練習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為雷聲的 ( )A、頻率很高    B、振幅很大C、響度很大    D、音調很高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______不同.3.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眾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1.根據對雷聲的體驗回答問題。答案:C  2.根據對生活的觀察和教學中對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別的認識,得出答案。答案:響度,音調,音色。 3.經過小組討論,利用人與動物聽聲的頻率范圍的差異回答。答案: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范圍遠比人耳聽到的范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范圍但在狗聽覺范圍內的信號。 七、課后延伸練習P21“想想議議”(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20Hz,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內,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聽到了討厭的蚊子聲。)板書設計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一.音調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快慢有關。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3.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二.響度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2.響度與振幅有關。也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三.音色我們能聽聲辯物是根據音色不同。 多媒體教學建議本節內容與實際的聯系非常緊密,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錄音機、VCD、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展示音樂的魅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超聲和次聲應用的資料片,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提高設計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為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物理小知識共振在開玩笑大約在170年以前,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隊從一條鐵鏈懸橋上通過的時候,指揮官起勁地喊著口令:“一、二、三、四!”隨著口令,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上了橋。懸橋越來越激烈的上下振動著,當隊首的人快走近對岸的時候,只聽見嘩啦一聲巨響,懸橋突然斷了,橋上的官兵都掉進了水里,淹死了不少。無獨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軍隊在通過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河大橋的時候,由于齊步走,大橋震斷,也淹死了一些人。事后有關方面對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認定橋身相當堅固,也沒發現有人故意破壞的痕跡,這橋斷人亡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呢?原來是共振在開玩笑。你知道共振在開什么玩笑嗎?斷橋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隊伍齊步走過橋的時候,相當于對橋加了一個策動力。當它的頻率等于或者接近橋的固有頻率的時候橋就發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橋震斷。因此,大隊人馬過橋,切忌齊步走,有些國家還做出規定,軍隊一律不許齊步過橋。同樣,火車過鐵橋,車輪和鐵軌銜接處的撞擊,也會產生周期性變化的作用力。如果這種作用力的頻率和鐵橋的固有頻率相等或者接近,橋就會發生共振,這種震動也可能使橋震壞。所以火車通過大鐵橋一定要減速行駛,使撞擊力的頻率遠低于橋的固有頻率,避免鐵橋發生共振。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4

  聲現象貼近生活,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且較有興趣,但對響度、音調、音色三個概念缺乏理性的認識。響度這個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學生對音調概念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確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別。所以在《聲音的特征》這節課中,讓學生正確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以上問題,我設計了《聲音的特性》,講完這節課后,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同科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設計思想

  本節課應以實驗探究活動為主,探究活動緊繞“響度和音調分別由什么因素決定”展開。活動前,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我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點評,進一步明確實驗目的,強調實驗需要觀察的現象。活動中,學生分小組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進行實驗。然后,讓小組派學生代表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最后,引導學生對“響度由什么因素決定”和“音調由什么因素決定”這兩個活動進行大量對比,從對比中明確響度、音調的概念及聲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區別,共同得出“振幅決定響度,頻率決定音調”的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問題情境——定向探究——實驗觀察——討論交流——實踐應用”這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自主建立響度、音調概念。

  二、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討論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決定響度,頻率決定音調”的`結論。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和實驗探究的能力。

  但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 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關注不夠多,物理聯系生活的能力較弱。

  2.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況。部分同學并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只是看其他同學做。

  3. 讓小組派學生代表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演示,只有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利于學生協作能力的培養。

  4. 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老師,有時候表現的還是不夠沉著。

  三、改進措施

  在以后的活動中,要明確組內分工,使分工更細致,強調各角色間的相互配合,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在演示實驗的時候,應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對所設計的實驗進行 演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應給其足夠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并且適時的進行引導,體現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5

  一、設計思想

  聲音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現象,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高層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呢?這需要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講究藝術性的學習和體驗,為此我選擇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方法來講這一節課。本節課的內容較多,不僅有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還有頻率、超聲波、次聲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對學生的要求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體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讓學生能欣賞帶有聲音的動畫,還親自動手用器材實驗,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利用多媒體采用分工協作探究,每組獨立進行探究,而對于實驗記錄的數據和現象運用多媒體展示給每一位學生,最后學生通過分析,歸納出正確的結論,完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本位”的精神,同時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作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

  難點:音調與響度的區別。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尺、鐵架臺、細繩、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媒體應用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師生共同欣賞一段音樂和一段噪聲,請學生談談對這兩段音樂的感覺,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是聲音給人的感覺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播放音頻學生仔細聽兩段音樂,討論并說出對這兩段音樂的不同感覺。 創造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兩組音樂:

  1、響度不同的同一首歌;

  2、音調不同的同一首歌;啟發學生找出他們的不同,分別引入響度、音調的概念。提出問題:為什么有響度、音調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響聲音的響度和音調的不同。播放音頻 學生欣賞并找出這兩組音樂的不同之處;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響度不同的聲音和音調不同的聲音。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實驗

  音調和響度教師播放準備好的2個動畫,一個是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一個是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分組進行探究影響聲音的音調、響度的因素。教師巡視并了解學生的探究活動,適時給以點撥、指導。指導學生進行交流,并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得出結論。播放動畫學生觀看動畫,分組進行討論,應用教師提示的探究方法進行探究,自己動手進行探究實驗,學生可以跟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探究完畢,學生進行交流,互相解決問題,并將不能解決的共同性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

  物體振動快慢不同,產生的音調也不同,從而引入頻率的概念,再由人耳聽到的聲音范圍,引出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課件顯示聲音的波形 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音?培養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問題能力

  音色 音調和響度都相同的聲音我們還能區分嗎?師生共同聽兩段音樂并說出如何區分的,從而引出音色。多媒體播放音樂。 (小游戲)前排指定一位同學不許回頭,后面的同學指到誰,誰說一句話。讓前排指定同學判斷是誰的聲音。

  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同學們進行交流,老師恰當總結。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后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知識反饋 讓學生做課件上自我評價的隨堂測試,檢查這節課的收獲。教師巡回指導。 課件展示做自我評價中的隨堂測試,自己檢查這節課的收獲。 通過聯系鞏固

  作業

  1.《自主學案》P23 1—6。

  2.預習2.3《聲的利用》。 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梯度訓練。 鞏固提高

  板書

  1.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于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2.響度:聲音的大小,決定于發聲體的振幅。

  3.音色:聲音的品質,決定于發聲體的材料、內部結構。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的理解學生覺得比較困難,可以通過鋼尺或大小音叉,刻度尺等等的振動來感知、認識。在頻率的學習方面要通過學生的實驗來認識。響度比較容易,在研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時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用。音色的教學是個難點,認識音色可以從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導致振動方式的不同等方面來分析、講解。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本節內容是《聲現象》一章的重點和核心內容,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聲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聲現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2.教學重、難點

  重點:表征聲音的三要素及其決定因素。

  難點:響度與音調的區別。

  3.教學模式:

  自學閱讀,討論與探究,通過各種探究實驗和自主實驗完成本節教學目標。

  教學器材

  1.演示用:多媒體課件、音叉、乒乓球、細線、學生電源、發聲齒輪、硬卡片。

  2.學生用:鼓、碎紙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學情分析

  本節教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關,只是學生平時沒有注意觀察和缺少理論知識,但是學生們都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聯系到本節的知識中來,學生的學習情趣和興趣將會很濃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聲音的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

  ·知道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和“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培養學習聲樂基礎知識的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通過介紹我國在研究聲現象方面的成就,滲透中華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學方法

  通過學生自己的聽、看、想、做等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聲音的特征,并能在實際中分辨這些特征。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是什么,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先來聆聽一組音樂。(播放不同樂器的演奏聲),學生討論,這些聲音有哪些特點呢?指出這些聲音是千差萬別的,有強有弱,有高有低,那么聲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這些特性又與什么有關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些問題。

  二、新課教學

  1.響度

  我們先來探究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投影:活動1:探究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投影:物理學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很強的聲音震耳欲聾,我們說它響度大;微弱的聲音幾乎聽不見,我們說它響度小。)

  同學們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發出聲音,怎樣做呢?要使鼓聲更響些,又要怎樣做呢?學生操作,你們認為鼓聲的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讓學生思考,勇敢說出自己的猜想,根據猜想的科學性,找出有價值的猜想,進行檢驗。“鼓聲的強弱可能與鼓面振動的幅度有關。”能設計出顯示鼓面振動幅度大小的方法嗎?讓學生討論得出實驗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根據碎紙屑跳起的高度來顯示鼓面振動幅度的大小。學生實驗。輕敲鼓,聽發出的聲音,并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敲擊由輕逐漸加重,再聽聲音強弱的變化,并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試一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換個聲源,情況又會怎樣?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樣設計顯示響度與振幅關系的實驗呢?學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學上聲音的'振動幅度稱為振幅)。

  (投影: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_________越大,響度越大。)

  2.音調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聲,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圖,讓學生就圖中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音樂知識,通過交流和辨析,引入聲音高低即音調的學習。

  (投影:活動2:探究決定聲音高低的因素)

  同學們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張硬卡片分別撥木梳的粗齒和細齒,你聽到卡片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撥動細齒聽到的聲音比撥動粗齒聽到的聲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聽到的聲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認為聲音的高低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設置問題,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發聲齒輪實驗,檢驗猜想。使電動機的轉速逐漸增大,注意塑料片發出聲音高低的變化。啟動電動機,使齒輪敲打塑料片,可聽到塑料片的“軋軋”聲;隨著轉速逐漸增大,塑料片發出的聲音就會變高;當轉速達到一定程度時,塑料片還會尖叫起來。齒輪轉速越快,塑料片振動越快,塑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結論:齒輪轉速越快,塑料片振動越快,塑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投影:音調部分信息快遞內容)

  (投影:聲源振動的頻率_________,聲音的音調高;聲源振動的頻率_________,聲音的音調低。聲音音調的高低決定與聲源振動的頻率,)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語中聲音的“高”“低”有時指音調,有時指響度,含義不是的。

  (投影:例如,合唱時有人說“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來”,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調;而“引吭高歌”“低聲細語”里的“高”“低”指的卻是聲音的響度。物理學中的用語要求清楚準確,含義惟一,不能產生歧義,所以在物理語言中,聲音的“高”“低”只用來描述音調,而用聲音的“大”“小”來描述響度。)

  練習:一個男低音放聲歌唱,一位女高音輕聲伴唱,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動3:辨別聲音)

  (聽一聽)、(辨一辨)播放用幾種不同的樂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么區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憑聽覺辨出聲音是哪個樂器發出來的?

  (游戲)“聞其聲,知其人”,找幾位學生讀一段文字,其他人閉上眼睛,能否說出讀書人的名字?“正因為各各位同學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們才可以區別出他們。”

  (投影:聲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閱讀課本P35“不同樂器發聲的波形圖”。投影:不同樂器發聲的波形圖。

  閱讀課本P35“生活、物理、社會”,看編鐘圖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小節

  四、課堂練習

  1.聽力題:

  2.填空題:

  ①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要大點聲,自習課研究問題時要小點聲,指的是

  A.響度B.音調C.音色

  ②我市溪橋鎮素有“小提琴之鄉”的美譽。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線非常講究,如弦線有羊腸線、尼龍線、鋼線等,不同的弦線做出的弦在發音時不同。

  A.響度B.音調C.音色

  ③一個人從兒童到青年有一段變聲期,經過邊聲期,發出聲音的變低了。

  A.響度B.音調C.音色

  五、課后作業

  1.課本36頁1、3

  2.上網查閱,完成課本36頁4

  3.找四個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裝不同高度的水,如圖所示:當用金屬湯勺敲擊玻璃杯時,聽到的聲音有高有低,試試看,并將音調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

  A B C D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了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 音調與響度的區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后,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學情分析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些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于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著多方向發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大小木魚、大小銅镲、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臺、示波器。

  (說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播放錄音)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為本節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板書:

  課題:§3.2 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一)手耳并用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銳。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銳。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生5:…………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并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小)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為什么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么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二)探究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系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振幅:振動的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音調可能與頻率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進行實驗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并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生4:……

  生5:……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教師以生活實例做比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

  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象與我們剛才的實驗類比嗎?

  學生總結出:

  大個發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弦,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并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銳,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板書:(將音調與頻率用箭頭聯系起來)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振動的快慢

  頻率低,音調低;頻率高,音調高。

  演示:觀察聲音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聽一聽、議一議:

  播放錄音: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四)探究聲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戲:

  (1)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學們辨別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請后面的兩名同學讀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說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為音色不同。

  板書: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閱讀教材,還能學到些什么?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并進行展示與交流。

  想想議議:

  為什么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六)課堂練習: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征?

  (1)對不起,請您講話聲音高一點(     )

  (2)李寧唱歌的聲音真好聽(     )

  (3)電鋸發出的聲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經驗的養蜂人根據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采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為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后,根據什么沒有將門打開(   )

  a.說話聲的響度

  b.說話聲的音調

  c.說話聲的音色

  d.敲門聲音的不同

  5、拿一張硬紙片,把它的一頭伸進自行車輪的輻條中間,然后轉動車輪,就會聽到紙片振動發出的聲音。當減慢車輪轉速時,你能聽到(    )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

  課堂練習后音樂欣賞:

  欣賞男低音john denver與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體會音調的高與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學習。

  課外知識拓展:

  自學課本p41 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理解不同樂器改變音調和響度的方法。

  參考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制作音調可變的哨子和水瓶琴。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音調的概念,明確音調的大小取決于物體的振動頻率,并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鋼尺振動實驗,發現音調與物體振動頻率有關,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學習意義,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音調的概念及音調的決定因素——頻率

  【難點】

  探究音調的影響因素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堂上開展一個小型音樂會,播放出不同的音樂,教師對樂音下一個定義,并提出問題:

  同樣是樂音它們有什么區別?

  學生交流討論后得出:聲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不同樂器發聲不同。

  教師明確學生的討論結果后繼續提出問題:

  聲音的高低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聲音會有高低之分?

  學生在疑惑中帶著問題進入今天的課程——《聲音的特性》(板書)

  環節二:新課講授

  (活動一)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教師演示鋼尺實驗。教師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然后改變伸出桌邊的鋼尺長度,控制每次振動的幅度,學生觀察鋼尺的振動情況和聲音的不同。

  學生會發現:如果將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一些,撥動鋼尺時鋼尺振動得較慢,聲音較低沉;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短時,撥動鋼尺時鋼尺振動得較快,聲音尖而細。

  教師講解:音調是聲音的特性之一,發聲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物理上用頻率表示物體的振動快慢。

  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么?

  (2)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系是什么?

  教師總結: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ertz),簡稱赫,符號為Hz。

  (活動二)超聲波與次聲波

  教師播放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飛行時的視頻,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樣是翅膀的振動,但能聽到蜜蜂“嗡嗡”的聲音,卻不能聽到蝴蝶飛行的聲音。

  學生討論:蜜蜂翅膀振動較快,頻率高,蝴蝶翅膀振動較慢,頻率低,所以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得出:人耳的聽聲范圍是在20Hz~20000Hz之間,高于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低于20Hz的稱為次聲波。

  之后教師通過PPT介紹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鞏固提高

  通過問題的形式,加深對音調的理解。

  問題:某昆蟲靠振翅發生,如果昆蟲在2s內振動了700次,那昆蟲的振動頻率是多少?人能否聽到這種聲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提問,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進行總結。

  作業:復習本節課的知識,聲音除了音調外還有什么特性,并根據這些特性制作一個樂器,嘗試解釋原理。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9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重、難點解析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步驟!!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板書設計第三節聲音的特性多媒體教學建議能力提高設計物理小知識共振在開玩笑

  《聲音的特性》--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背景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所以本課(聲現象)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者作了一些努力。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聲現象是學生剛接觸物理并逐步參與系統學習和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保護好學生這一寶貴的好奇心和嚴謹認真的求學態度尤為重要。而這又主要來源于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激發。《聲音的特性》是第二節,在了解了聲音的產生、傳播道理之后,對身邊出奇的聲音現象感到驚異的同時,適時提出聲音的特性以幫助學生建立概念至關重要。這是聲現象中的重點小節,也是難點一節。這對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和理解聲音,認識噪聲、聽不見的聲音從而把握聲現象,培養起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也有重要意義,并可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產生物理學習的`持久動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方面:

  知道響度、音調、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征;了解響度與振幅(距離聲源遠近)有關,音調與頻率有關,音色與發聲體發聲情況不同有關。

  2、過程和方法層面:

  通過演示、觀察、探究、活動、討論等方法,培養學生親歷親為和比較、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并能從中體驗轉換法與控制變量法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各種活動中激發和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參與和體驗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感受科學探究方法的偉大,并能激發起為科學進步而努力奉獻的決心和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響度、音調、音色是理解日常聲現象中的重點,更是難點。比較三個特性,我們覺得,聲音的響度與音色特點稍許容易接受一點(可能與生活原有的經驗知識基礎有關),可對于音調及其影響因素有一定的困難,可視作一個難點。另外,學生對于聲音的響度(大小)與聲音的音調(高低)概念也易混淆,這也算作一個難點吧,應重點突破的。同時,難點的'還有一點就是概念較多:強弱、大小、響度、振幅、高低、音調、快慢、頻率、赫茲等,需要逐步深入。對響度、振幅、音調、頻率應重點強調。

  五、教學法選擇及其依據:

  本節課準備采用演示實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交流討論等方法,指導學生從活動中總結與聲音有關的現象與本質。因為畢竟聲現象與生活結合的還是比較緊密而易于建立模型的。學生的理解難度也不是很大,鼓勵學生多動手,動腦,動感官,對于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是有幫助的。

  從學生層面來理解,剛接觸到的物理現象,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現象開始的。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代言,然而唯一缺失的就是從生活中總結歸納現象的能力,因此,如何更為科學地描述現象,總結規律或是在引導下科學有序地建構模型,從而掌握新興知識還是必要的。本課的設計就是注重了這一點的訓練。

  六、教學輔助手段

  實物器材:羊皮鼓、二胡、紙屑、鋼尺、梳子、撲克牌、A4紙、橡皮筋等。

  多媒體器材:視頻、各種課前錄制的聲音文件、展臺等。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從生活經驗中體會樂音的特性—一一響度、音調和音色,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從實例中認識噪聲和了解防治噪聲的途徑。

  3.進行簡單的專項社會調查,使學生具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振興中華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能對生活中聲音的三個特性加以辨別。

  (2)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難點

  能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特性——響度、音調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粗細不問的若于條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紙片、尺子、鼓、小紙人、吉他、音叉。教學過程

  一、復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師: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舉例說明。

  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人講話時,聲帶在振動等。

  師:聲音是如何傳播的?真空能傳聲嗎?

  生: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真空不能傳聲。

  師:傳播聲音的介質有哪些?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嗎?

  生: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v固>v液>v氣。

  師: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與什么有關?在什么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生: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15℃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是340m/s。

  二、講評上節課作業

  三、新課引入

  師:激昂的進行曲令人精神振奮,婉轉的歌聲讓人如癡如醉,但刺耳的汽車喇叭聲卻使

  人緊張、煩燥。

  有規律、好聽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無規律、難聽刺耳或污染環境的聲音叫做噪聲,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樂音與噪聲。

  板書

  四、新課內容

  1.樂音的特性。

  演示實驗:請一位同學上講臺,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拔動琴弦,大家聽到的聲音大小不一樣。

  師:物理學中把入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

  板書

  (1)響度。

  演示實驗:再請一位同學用力敲打鼓面,鼓聲越大,鼓面上的小紙人跳得越高。師:鼓聲越大小紙人跳得越高,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鼓面振動幅度越大,鼓聲的響度越大。

  師: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說明,物體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振動幅度簡稱振幅)生甲:用一只手將一根橡皮筋張緊,另一只手拔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現場表演:

  生乙:將一把尺子壓在桌邊,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圖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動尺子,尺子振幅不同,聲音的響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現場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動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

  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從懸掛的乒乓球被彈開角度大小看出來。

  現場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拔動吉他,琴弦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

  也越大。

  師;大家講得很好,懂得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加深對物理現象,規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實驗說明了什么?

  生:討論、歸納得出:聲音的響度一般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聲源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板書

  師:聲音的強弱常用分貝(dB)來表示。

  請同學們看課本聽覺效果與聲音的強弱表格。

  (2)音調。

  師:板胡、笛子,男女高音的聲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女低音的聲音低沉婉轉,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板書

  師:聲音的音調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演示實驗:如課本P39圖3—2l,用齒數不同的齒輪敲打紙片,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不相同的。(齒輪轉速相同)

  生: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快慢有關,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師: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說明音調的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生甲:用一把尺子壓在桌邊,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拔動尺子。當尺子露出部分較長時,尺子振動較慢,音調較低;當尺子露出部分較短時,尺子振動較快,音調較高。生乙:用紙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兩把梳子上刮過,音調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過,音調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過,音調較低。

  師:物理學中,振動的快慢用每秒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稱為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用符號HZ表示。

  物體每秒振動1次,其振動頻率為1Hz,例如:大提琴發出的最低音是27.5Hz,國際標準音調的頻率是440Hz。

  通過以上實驗事例,可得出什么結論?

  生:討論、歸納得出: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頻率有關,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板書。

  (3)音色。

  師:“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到熟悉的人講話聲,即使未見到人,也能判斷講話的人是誰。樂隊演奏時,憑音樂聲也能聽出有哪些樂器在演奏。那么,人們是根據什么來作判斷的呢?

  其實,我們能分辨出不同的聲音除了由于響度、音調引起的不同感覺外,還與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有關。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講話,不同樂器的演奏。

  舉例:用手指敲擊碗,有裂痕的碗發出的聲音比較沙啞,無裂痕的碗發出的聲音比較清脆,即音色不同。購買碗的顧客都是根據敲擊碗發出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碗的質量好壞。板書。

  師:向學生介紹:鐘與編鐘。

  鐘是有一定基頻音調的樂器。普通整體澆濤的圓鐘,有一個基頻;如果是橢圓形鐘,則

  有兩個基頻。整體澆鑄的鐘,質量都大,內部空腔也大,其發出的聲音低沉渾厚,振動衰減慢,因此鐘聲能傳得很遠。由于基頻單一,又不能改變,所以圓鐘或橢圓鐘都不能作為演奏旋律的樂器。

  如果圓鐘用兩個半片“瓦形”器相合(稱為合瓦形器)而成,組成編鐘,則可以奏出旋律。合瓦形器腔是兩側為尖角,上小下大的扁圓體。兩側的直棱可以避免尾音拖長,易于構成節拍;鐘體內壁或深或淺的槽可以控制不同的頻率,使一套編鐘可以產生不同的音調,從而組成音階。編鐘可以說是我國獨有的古樂器,教材圖3—22所示的`這套編鐘共64件,其中角鐘45件,紐鐘19件。最大的角鐘高153.4cm,重203.6kg。演奏編鐘時要多人合作,每個演奏的人持一個敲鐘用的丁字形木槌(共6個),或是撞鐘用的細氏木棒(共2根),各人按音樂節奏輪換敲擊鐘上鐫刻的標音位置,就能發出一定音階的樂音,形成悠揚的樂曲。這是我國占代工匠對人類音樂文化作出的杰出貢獻。

  演示實驗:讓學生上臺演示課本P40圖2—23橡皮筋吉他。

  師:請你說說你的體驗。

  生:繃得緊又比較細的橡皮筋發音的音調高,粗的又繃得不緊的橡皮發聲的旨凋低。師:胡琴、提琴等弦樂器的弦粗細,繃緊程度不同,所以發出的音調也不同。

  2.噪聲的防治

  讓學生閱讀課本P43一P45

  師:當今世界的四大污染是:水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噪聲來源于什么?

  生甲:噪聲通常來源于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電機、機床等工業機械,以及空調、冰箱等家電。

  生乙:音樂給人享受,然而夜深人靜欣賞音樂時,若音樂聲過大,則會影響他人休息,以致音樂變成了噪聲。

  生丙:喜慶的鞭炮給一些人帶來歡樂,但也會破壞其他人的安寧,成為令人討厭的噪聲。師:我國1981年制定的居民、文教區噪聲標準是什么?

  生:白天不高于50dB,夜晚不高于40dB。

  師;怎樣才能減小噪聲的影響?有什么具體措施?(可以從噪聲船產生、傳播,接收這三個環節考慮)

  生甲:在摩托車上裝消聲器。

  生乙:在高架橋高速公路兩旁裝隔音墻。

  生丙:在道路旁植樹造林。

  師:如果工人所在的生產車間噪聲很大,怎么辦?

  生: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或戴防噪聲耳罩、或在振動的機器下墊泡沫塑料或加重加大底座。

  師:以上大家對減小噪聲的措施講得很好,下面大家將以上措施歸納一下,減小噪聲有幾條途徑?

  生:1、從聲源處減弱。

  2.從傳播過程中減弱。

  3.從入耳處減弱。

  板書

  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生:討論、歸納得出:本節課我們學到了:

  1.樂音的三個特性:響度、音調、音色。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音色決定于振動物體的材料和結構。

  2.噪聲的來源和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

  物體做無規律振動,發出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或干憂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也叫噪聲;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入耳處減弱。

  師: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課后練習

  課后P46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節樂音與噪聲

  1.樂音與噪聲。

  有規律的、好聽的悅耳聲音叫樂音。無規律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

  2、樂音的三個特征。

  (1)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3)音色:與物體、材料、結構有關。

  3.噪聲

  (1)來源①物體無規律的振動發出的聲音。②污染環境的聲音。

  (2)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

  ①從聲源處減弱。

  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③在入耳處減弱。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通用11篇) 相關內容: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折射》教學設計(通用7篇)

    (一)教材:物理通報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試驗本第一冊(二)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折射現象,掌握折射規律.(2)使學生能作簡單的折射光路圖.應達到的目標:①能說明什么是折射現象;②掌握折射時的規律;③能作出簡單的折射光路圖;...

  • 八年級物理上冊《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精選4篇)

    目標:1.知識和技能(1) 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 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4) 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反射》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一)教學目的1.知道光的反射現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 2019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寒假作業答案

    溫馨提醒:寒假作業可以幫助同學們在假期鞏固上一學期學到的知識!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寒假作業參考答案,供你學習參考!一、選擇題:DBBCC、DBBDD。二、填空題1、振動,介質,0,音色,響度。...

  • 八年級物理上冊《電流和電路》知識點歸納

    電荷1、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3、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是庫侖(c),簡稱庫。...

  • 八年級物理上冊《生活中的透鏡》學案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學生:八年級學生 2、學科:物理3、課時:1課時二、教學課題 《生活中的透鏡》本節課圍繞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等儀器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對凸透鏡的成像有直觀、...

  • 八年級物理上冊基礎知識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知識點1:聲音的產生知識提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拓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 八年級物理上冊《信息的傳遞》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一、現代順風耳—電話1、電話①發明: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②基本結構:話筒:金屬盒、碳粒、膜片聽筒:磁鐵、螺線管、薄鐵片③工作原理:話筒把聲音變成變化的電流,電流延著導線把信息傳到遠方,在另一端,電流使聽筒的膜片振動,攜帶...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 光的反射一、光源光源: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籠魚等.人造光源:火把、電燈、蠟燭等.二、光的傳播光的直線傳播:光在透明、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1)小孔成像:像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1、運動的描述1.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2.參照物(1)研究機械運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 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現象》知識點歸納

    光的傳播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1、光直線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2、光年:光年是長度單位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 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 八年級物理上冊《物態變化》知識點歸納

    物態變化溫度計1、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攝氏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表示2、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3、體溫計有縮口,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測量范圍是35℃~ 42℃;分度值為0.1℃攝氏溫度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復習2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后鏡,街道拐角處的反光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電筒)七、光的...

  • 八年級物理上冊《透鏡及其應用》知識點歸納

    透鏡1、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2、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生活中的透鏡1、照相機:u 2f 成縮小 、倒立的實像2、投影儀:f u 2f 成放大、倒立的實像3、放大鏡:u f 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玖玖在线免费视频 | 午夜一级黄色大片 | 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 日日干狠狠操 | 国产aⅴ无码片毛片一级网站 | 日本在线播放一二三区 | 精品久久一 | 日本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 在线免费观看黄 | 免费的成年私人影院网站 |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秋霞 | 操久视频 | 风间由美乳巨码无在线 | 四虎最新在线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 免费看一级黄色毛片 | 亚洲午夜无码极品久久 | 成人影片免费 | 日韩狠狠 | 欧美在线播放成人a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免费观看一级一片 | 911免费看片 | 日本特级黄色片 |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 | 午夜性做爰A片免费看 | 四川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 国产精品一二三 | 国产色99| 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4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毛片 | www.久草视频 |